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16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篇是一篇专论艺术构思与想象的著名论文。其“神与物游”说形象地阐明了“心物交融”的过程,开创了形象思维理论的先声;而形象思维的结晶便是“意象”,即“人心营造之象”,作者要像“窥意象而运斤”的“独照之匠”那样,迅摄意象,运笔于纸。而意象的酝酿与定型,其必不可少的前提又“贵在虚静”。“虚静”是创作之前的作者所需之境静与心静的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82.
唐代诗人将《诗经》作为对抗齐梁浮艳诗风与形式主义创作倾向的旗帜。初唐陈子昂诗歌革新有"风雅兴寄"的呐喊,盛唐杜甫有"别裁伪体亲风雅"的创作实践。而屈宋及其《楚辞》,到了盛唐,才引起诗人们的高度重视与热情赞美。李白与杜甫,对屈骚精神更是推崇备至。李白称"屈平词赋悬日月",杜甫认为"窃攀屈宋宜方驾"。中唐元、白、韩、柳,再到晚唐皮、陆均是《诗经》精神的继承者。至于屈骚精神,也得到了中、晚唐诗人普遍而自觉的接受。  相似文献   
83.
本文旨在对排球裁判工作的系统性、层次性进行分析,探索排球裁判工作最佳控制之途径,以期引起讨论。  相似文献   
84.
李金坤 《丹东师专学报》2011,(4):154-156,F0003
捧读钱玉趾先生《〈诗经〉的情色婚恋诗》(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版,下称《情诗)》,我一路欢欣。真是:不读不知道,一读兴致高;如行山阴上,风景此独好。概略论之,《情诗》之美约四端:  相似文献   
85.
中国山水诗的发展至唐代可谓已臻登峰造极之胜境。由于唐代诗人对山水自然美的价值所特有的深刻认识与深切体验。故而使得唐代山水诗别具“畅神之山水”“感怀之山水”“人化之山水”三种自然生态的审美价值。诗人们凭借山水,或体现个性,或感怀身世,或畅神适性,或抨击黑暗,或避世隐居,或陶冶情操;它们既是诗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又是诗人自由往来的精神家园。唐诗离不开山水,山水孕育了唐诗;山水由唐诗而妩媚,唐诗因山水而生辉。唐诗自然山水的丰富内涵,实即“天人合一”思想在唐代得到最为突出的体现,这对于增进当今人们的环保意识,调节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皆不无启迪与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86.
“孤篇横绝”、压倒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委实是一首将男女相思之情置于纯洁无瑕之月光下描写的最纯美、最澄明、最亲切、最温馨、最受人们喜爱的相思之歌,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艺术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十个方面:创新美,结构美,语言美,修辞美,韵律美,画面美,情感美,哲理美,意境美,禅意美。《春江花月夜》的思想意义与艺术价值影响后世极其深远。  相似文献   
87.
储光羲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其山水诗虽不能与王、孟比肩 ,却具“清而适”的艺术审美特征 ;尤其是他的田园诗 ,既多且好 ,深得陶渊明“真朴”之精髓。在中国田园诗史上第一次描写了丰富多彩的农民形象、农耕事象与民俗村风 ,扩大了田园诗的表现范围 ,丰富了田园诗的美学意蕴。同时 ,诗人以田园生活抒情言志 ,开创了比兴体的田园诗格。储光羲与王维、孟浩然在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中的地位当是鼎足而三的  相似文献   
88.
唐寅是明中叶时期吴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名列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他精心创作的《花月吟效连珠体十一首》七律组诗及有关花月诗,是诗人诗酒自娱、任情自适生活情景与美好理想的形象体现,也是诗人力图摆脱困境、追求个性解放时代精神的强烈反映。组诗思想之恬淡闲逸,结构之严密完整,语言之清新圆畅,修辞之活泼灵动,意境之澄明幽雅,无不彰显出诗人天才创造的魅力,是江南边缘文人生活情趣、诗学水准、诗意人生与自然意识的典型代表。唐寅"花月诗",以其特有的创新精神、审美价值与诗学意义,奠定了中国诗歌史上里程碑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9.
在道教文化的影响下,李白从神仙道教的角度驾驭神仙题材来传达其思想感情,吸收《楚辞》游仙的精神内核与表达形式,突破了六朝以来一味升登求仙而企慕长生的游仙题材与颇为单纯的游仙意象,结合自身遭遇,融合现实时事,在浓烈的性情中涂抹上相当个性化的梦幻色彩。在诗人“仙”气弥漫的梦幻世界里,别具三种游仙文化形态,即:超凡之人、奇幻之境与至诚之情,同时又创造了“以幻写仙”、“以梦写仙”与“以游写仙”的三种抒写游仙世界的新异模式,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游仙面貌与深刻意境。其才力之大、想象力之丰、个性之显,洵无愧“诗仙”之名,而其广阔的堂庑,既为道教神仙世界努力拓展人性化的空间,也为游仙诗史竖起了一座继往开来的丰碑,具有不朽的诗学价值与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90.
陆游《卜算子·咏梅》词的接受史程中,与其精神脉承之佳作,甚具代表、别有深意的当推瞿秋白与毛泽东同词牌、同题目之咏梅词。从陆游到瞿秋白,再到毛泽东,同题咏梅,异代心声,灵犀相通,各具神韵。在这三位诗人的咏梅词作中,瞿秋白的《卜算子·咏梅》在词心的抒发、精神的展示、境界的提升、艺术的创新诸方面,皆具承前启后的津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