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40篇
科学研究   14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16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电脑、网络已走进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现在只要坐在电脑前,轻轻点击鼠标,就能与世界对话。几年前,我对电脑、网络还是一窍不通,自从家里购置了电脑,安装了宽带,才使我从无知到有知,从好奇到入迷。对于我这个集邮迷来说,精彩纷星集邮网站就是我理想的网上家园,它能让我获取信息,增加知识,给我快乐。  相似文献   
102.
本期出场名家:陈式太极拳名家陈正雷。杨式太极拳名家崔仲三,国家武术高级教练、北派少林拳传人秦庆丰  相似文献   
103.
<正>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知识和技能,更要学会思考问题,善于从不同角度多方面观察、分析和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思考问题的角度举例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4.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素质不断提升的过程.其内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发生变化.教师专业化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对教师专业化重要性的认识、构建职前职后教师培养一体化模式和重构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0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师专公共教育学教学方法体系提出了挑战.在此背景下,其方法体系的重构必须坚持启发性、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手段现代化、师生协调一致、组合优化和教法研究与学法研究相协调的原则.其方法体系主要分为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系统、直观教学为主的方法系统和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系统,且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和动态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6.
教育学是体现高师特色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如何讲授好这门课程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合格教师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教育学在高师院校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同样地也没有很好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人们认识上的偏差,也有教育学课程建设方面的诸多问题。本文试图就高师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作点浅显探讨。一、关于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观念是指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或看法,主要包括教育主张、教育理论和教育学说等。从微观角度来看,主要是指教育、教学思想或育人观,它是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7.
为配合《古代名将——岳飞》邮票的发行,2003年9月25日,江苏丹阳邮政局启用了“岳氏宗祠”、“贡氏宗祠”2枚风景日戳,戳径32毫米,钢质活字钉可更  相似文献   
108.
针对模糊控制算法存在局部最小值问题,提出了基于行为的模糊控制算法。首先将移动机器人的运动规划行为分解为避障行为和目标趋向行为,然后通过设定相关的模糊规则,设计避障行为和目标趋向行为,从而完成路径规划,最后采用MOBOTSIM对算法进行仿真实现,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9.
宋代环卫官从唐代十六卫官承袭而来,在名称和编制上无太大变化,但由于宋朝历代都遵从"崇文抑武"的"祖宗家法",环卫官的职能范围越来越小,以致两宋以来环卫官多不除人。从现存的宋代史料中可以发现,宋代环卫官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在《宋史》的"合班之制"和宋代的官品令中尤其可以发现这些变化。这也反映了宋代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处于从中央集权专制到皇权专制主义的转型期。研究宋代集权的就为角度之一。  相似文献   
110.
大学班级文化是当今大学生在班级内逐渐形成并指导其大学生活的观念。大学班级文化的形成与维持对大学生的总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设优秀的大学班级文化是当今时代的诉求,符合国家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同时对解决当前大学生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