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2篇
教育   132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正>比不仅可以沟通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分数中的许多问题也可以转化成比来解决。可以说,比的概念教学在小学阶段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在比的教学建议中给出了相关解释:“如果仅从形式上看,比是除法关系的另一种表示方式”“长宽之间的倍数关系,除了用除法表示外,还可以用比来表示”。基于教材的内容编排和教参的教学建议,教学过程一般设计如下:(1)出示倍数关系的情境,引出用比来表示,  相似文献   
162.
<正>我们首先来看一则教学故事。一位工作20多年,教了好多次《草船借箭》这篇课文的老师,没想到再次执教时却出现了被学生“考倒”的尴尬局面——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我抓住“神机妙算”一词,引导学生从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巧安排四个方面来理解课文。学生侃侃而谈自己体会出的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他们的感悟点之多、语言表达之流畅、思维之敏捷不禁令我拍案叫绝。  相似文献   
163.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确立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1],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2],  相似文献   
164.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0页。【教学过程】一、利用前测,谈话引入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新的知识,关于倍的问题,昨天我们做了一个小测试,想不想知道同学们都是怎么答的?(课件出示前测结果)  相似文献   
165.
<正>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观,指看、听等感知行为,察即分析思考,观察不只是视觉过程,是以视觉为主,融其他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而且,观察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称之为知觉的高级形式。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基于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量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研究者一般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去感知观察对象。由于人的感觉器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现在观察者完全可以借助电子设备的拍照、录音、录像等多重功能来辅助观察记录,这在以前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