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15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81.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最重要的生存场所之一。课堂的形态如何,反映了教师的专业素养,预示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决定着师生的生存方式和生存质量。在很多种情况下,教师的工作表现出强烈的个体性,比如独立地面对复杂教育情境进行判断、决策并行动,然而这并不等于说课堂应该是封闭的;另一方面,教师做教育研究,尤其是课堂研究,体现出强烈的现场性,教师的研究需要在现场、基于现场以及为了现场。为此,我们有必要构建一个“公开课堂”制度,以此来促进人们彼此发现、相互协作、追求完善。简言之:即理解课堂、提升课堂。  相似文献   
82.
数学教学活动最大的平台就是数学课堂,而新课程理念之下的数学课堂又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探究营造动态生成性课堂的策略有利于使数学课堂回归正途,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动态生成”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它和“预设”是相对的.在数学课堂中,许多时候学生的语言、做法都不在教师的控制之内,如果教师不顾学生的想法和感受仍旧照本宣科的话,就会丧失很多珍贵的生成资源.而如果教师能够抓住时机,适时引导.那思维火花就有可能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产生.因此想要营造出一个动态的数学课堂就需要教师掌握一些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3.
84.
新一轮的课改,给写字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自主学习、体验感受和共同参与,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老师创造性地教学奠定了基础。我尝试利用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学习方式,重新构建传统的写字教学,这个过程使我对写字课有了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5.
沈斌  王潇  谭言 《青年记者》2021,(4):34-35
庞杂的信息量使受众对信息的辨识度变低,陷入“信息异化困境”。个性化智能推荐算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息异化,但搁置了人的兴趣衰减问题,影响推荐结果的精准度。另外,算法中价值尺度的“正义性”通常被规避,易形成对受众的“精准伤害”。本文提出“技术+人文”的应对策略,在算法中引入综合价值权重,有效改进技术反低俗的手段,在为受众提供多元化信息的同时,保护健康人格的塑成。  相似文献   
86.
通过对体育教学的特点分析.认为体育学科有着其它学科在实施创新教育时所没有的优势,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特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时指出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堆和创新能力三点着手。  相似文献   
87.
论“鄂尔多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模式,就是组建企业集团,发展优势产业,带动区域经济起飞的模式,它体现了鄂尔多斯地方政府管理经济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任何经济发展模式不会十全十美,固定不变,要随着经济发展阶段和客观条件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修正和完善。  相似文献   
88.
上、下课仪式的观察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5月17日在常州市第三中学等学校联合校本教研活动中,笔者注意到执教教师在上课之初所说的"上课"二字和通常的有些不一样:教师言辞恳切、声音洪亮、面带亲切的微笑,给听课者带来一种为之一振、庄严肃穆和"执教者自信从容"的感觉.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此时的学生,表情端庄、目光聚集于教师.我们该如何构建契合学校教育哲学、富有个性色彩而且学生乐于接受的学校上、下课仪式,营造"学习场"氛围?  相似文献   
89.
沈斌 《职教论坛》2006,(20):47-48
经过调查结果的分析,对职高数学教学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明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90.
沈斌 《教书育人》2011,(14):49-51
在教育界,关于师生孰轻孰重问题一直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学生应该是最重要的,典型的说法有:"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另一种说法是:"学生第二,教师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