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体育   43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WT运动员性格量表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介绍了WT运动员性格量表的研制过程,经检验,信效度满足测量学要求,证明其是一种可靠的评定运动员性格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2.
表象训练的概念、理论及主要研究领域: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6  
漆昌柱  徐培 《体育科学》2001,21(3):76-80
研究对表象训练及相关概念、表象训练的理论进行了评述;对表象训练的功能与作用研究及影响因素研究这两个表象训练研究的主要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讨论了表象训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表象训练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立足国家教育改革和建设体育强国的新形势,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学学科建设现状,论述了区分体育学术人才与体育专业人才的必要性及实现途径,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加强体育学学科建设的思路,并对体育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类型的顶层设计提出了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终身体育观念的培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大众体育奋斗目标的关键。个体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包括感知、态度和信念等不同的认知层次。大众终身体育观念的培育应遵循个体终身体育观念发展的心理规律和社会心理学规律,要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15.
体育道德强度反映了个体对体育情境中道德事件本身道德性质的认知水平,对于个体在运动中的体育道德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以568名体育专业大学生(男生307名,女生261名,平均年龄=19.1±1.04)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数理统计检验体育道德强度与体育专业大学生比赛中亲-反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和体育道德推脱在体育道德强度与比赛中亲-反社会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体育道德强度与体育专业大学生比赛中的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比赛中的反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体育道德推脱对体育道德强度和比赛中亲-反社会行为之间关系均表现出了显著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体育道德强度一方面直接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比赛中的亲-反社会行为,另一方面通过体育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对比赛中的亲-反社会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双任务范式探究急性心理应激对协同运动知觉加工过程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乘法估算任务来诱发急性心理应激状态,应用随机点运动图(randon-dot kinematogran,RDK)任务范式来评价协同运动知觉能力的大小。结果:随着协同性水平的增加,被试的反应时逐渐缩短,正确率逐渐升高,P2成分的潜伏期逐渐缩短;相比较于控制条件,应激条件下被试协同性运动知觉判断的反应时更短,P2成分出现更早,晚期正成分LPP平均波幅值更小,以及0.75水平协同性运动知觉诱发的N2波幅值更大。结论:协同性水平对协同运动知觉加工具有积极效应,注意效率更高。急性心理应激状态下协同运动知觉加工速度加快,注意控制能力增强;在协同运动知觉加工早期阶段注意资源投入较早,在晚期阶段枕区表现出持续性抑制减弱现象。  相似文献   
17.
体育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追踪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UPI对232名体育学院大学生追踪研究表明:(1)体院大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在心理健康水平上不存在专业、性别、家庭出身和来源地差异。(2)在大学4年里,体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下降,但不同专业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变化不一样。  相似文献   
18.
运动群体凝聚力研究的现状与方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运动群体凝聚力的定义、测量方法及卡伦概念模型的评介,分析讨论了运动群体凝聚力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今后运动群体凝聚力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16PF,通过对我国体院软网运动员个性特征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我国体院软网运动员的个性特点及此项运动对运动员个性结构特点的要求.为网球运动员的心理选材、科学训练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论心理唤醒概念的强度-方向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唤醒一直是运动心理学领域中倍受研究者关注的研究内容,在这方面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心理唤醒的概念问题却很少为研究者所重视,不同研究者对心理唤醒概念的理解不尽一致.本文分析了以往有关心理唤醒概念理解上的两个误区,并在分析已有心理唤醒概念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心理唤醒的强度-方向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