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3篇
教育   12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50篇
综合类   2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通过观察急性运动和热预处理后急性运动对大鼠股四头肌热休克蛋白(HSP)70 表达影响的时相性变化和氧化应激标志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探讨HSP70对急性运动大鼠股四头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和股四头肌HSP70表达的应答性反应.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室温安静组、室温运动后即刻组、室温运动后3 h组、室温运动后24 h组、热预处理安静组、热预处理运动后即刻组、热预处理运动后3 h组、热预处理运动后24 h组.热预处理组在恒温干燥箱进行热暴露处理(直肠温度达到(41.5±0.5)℃,持续15 min).安静组大鼠在热预处理24 h后对股四头肌进行取样.运动组大鼠在热预处理24 h后进行急性跑台运动(速度为25m/min,坡度为0°,时间为60 min),分别在运动后即刻、运动后3 h、运动后24 h对大鼠进行股四头肌取样,检测HSP70蛋白表达量、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表明,大鼠急性运动后两组大鼠运动后即刻HSP70蛋白表达有上升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h显著增加(P<0.05),24 h后回降,室温组与基础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热预处理组仍显著高于基础水平(P<0.05),在变化过程中热预处理组HSP70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室温组(P<0.05);室温组和热预处理组大鼠急性运动后即刻股四头肌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3 h后活性降低,但显著高于基础水平(P<0.05),24h后回降到基础水平.在变化过程中热预处理组SOD活性显著高于室温组(P<0.05);室温组和热预处理组大鼠运动后即刻股四头肌MDA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3h后热预处理组MDA含量恢复至基础水平,室温组含量减少,但是仍显著高于基础水平(P<0.05),室温组24 h恢复至基础水平,在变化过程中热预处理组较室温组MDA含量降低速率快(P<0.05).这些发现表明急性运动可以诱导HSP70表达增加和热预处理后进行运动可以产生HSP70表达的累加效应.诱导HSP70大量表达可能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轻机体运动时的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52.
结合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实践 ,通过对现行电子技术教学实验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的分析 ,提出一种采用 CPLD为核心的数字逻辑电路实验教学媒体模型。它能完成综合类和设计类等多种数字逻辑电路实验 ,具有系统可编程、使用灵活方便等特点。是创设灵活自由的学习环境和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实现实验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它还可用于数字逻辑系统和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53.
对 81名优秀花泳运动员的23项身体形态指标作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世界优秀花泳运动员身体形态十分一致,且身体形态特点符合竞技要求。她们身材匀称,身高、体重适中,肩较宽,上肢较长,骨盆较窄,体型平均分值是 3.8-3.3-3.2,内、中、外 3因子分值较接近,俄罗斯运动员身体形态最优。测得的身体形态指标的平均值,可作为花泳运动员形态选材依据。此外,提出的3个判别函数式,可作为评定花泳运动员体型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54.
通过测试10名体育专业学生在正常与模拟1 000、1 500 m低氧环境下进行递增负荷运动中气体代谢、血乳酸等指标变化,观察低氧对机体乳酸阅和通气阈的影响.结果显示:1)三种环境下,通气阈分别是:(720.0±71.8)s、(631.1±60.1)s、(616.0±40.0)s;乳酸阈时间是(826.67±72.11)s、(816.00±94.66)s、(744.00±94.66)s.2)随着氧分压的降低,通气阈均早于乳酸阈出现,通气阈和乳酸阈时各指标的绝对值下降,但其百分比值变化不大.3)正常环境下,乳酸阈和通气阈的相关性系数r>0.65(P<0.05),但模拟1 000 m与模拟1 500 m相关性系数r<0.60(P>0.05).结论:1)通气阈和乳酸阈的指标及其百分比值可以用来衡量或评价运动训练效果、指导运动训练;2)进入较高海拔后,应适当调整运动强度,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55.
内质网应激蛋白介导运动后骨骼肌钙稳态调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内质网应激蛋白CRT对运动后细胞内钙稳态紊乱的调节作用.方法:使用改良的离心运动力竭模型为研究手段,SD大鼠被随机分成安静对照组(C)和单纯运动组(E),其中,单纯运动组再平均分为运动即刻组(E1)、运动后24 h组(E2)、运动后48 h组(E3)和运动后6 d组(E4),每组8只.结果:运动后骨骼肌内质网,线粒体Ca2+浓度及Ca2+-ATP酶活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离心运动后内质网E1组Ca2+浓度最高,与安静对照组(C)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内质网Ca2+-ATP酶活性以E1组最高,与安静对照组(C)比较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线粒体来说,离心运动Ca2+浓度各时相以E2组Ca2+值最高,与安静对照组(C)比较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E1及E3组值与安静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P<0.05),E3组值与E2组之间也呈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E1组Ca2+-ATP酶值最高,与C组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E3组值与C组比较也呈显著性差异(P<0.05);E2组比E1及E3组值都要低,并呈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运动后E1、E2组骨骼肌中CRT的表达显著上升.结论:离心力竭运动后大鼠骨骼肌细胞内钙稳态发生失调,而运动后骨骼肌内质网应激蛋白的发生可能与运动后骨骼肌的钙紊乱有关,并对运动后细胞钙紊乱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通过观察预热处理前后大鼠急性运动股四头肌热休克蛋白70(HSP7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探讨预热处理诱导HSP70表达对运动机体的保护作用.方法:三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室温安静组、室温运动后即刻组、室温运动后3 h组、预热处理安静组、预热处理运动后即刻组、预热处理运动后3 h组.预热处理组进行热暴露处理后,室温恢复24 h后,运动组大鼠进行一次急性运动,运动后即刻和3h进行取样,对股四头肌HSP70的含量、SOD活性、MDA含量进行测试.结果:(1)预热处理安静组HSP70含量明显高于室温安静组(P<0.05)(2)室温组运动后即刻股四头肌HSP70有上升的趋势,但与安静组比较没有显著性的差异,预热处理组运动后即刻HSP70的含量与预热处理安静组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运动后3 h,两组HSP70的表达都明显增加.(3)运动后即刻股四头肌SOD的活性明显升高,3 h后其活性降低,但与安静组比较仍具有显著性差异.在变化过程中预热处理组SOD活性高于室温组.(4)运动后即刻股四头肌MDA的含量明显升高,3 h后减少,在运动后前3 h,预热处理组MDA的清除比室温组迅速,有显著性差异.以上结果表明预热处理诱导HSP70的大量表达可提高运动时SOD活性,降低MDA的含量.提示HSP70可能会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对机体的损害,对运动机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7.
李翰  肖国强  朱轼 《体育学刊》2012,(3):140-144
探讨高温预处理与不同强度的一次性急性运动共同干预下所诱导的热休克蛋白70,对大鼠海马区自由基以及钙ATP酶的影响。将3月龄SD大鼠48只,分为室温安静组、室温15 m/min运动组、室温27 m/min运动组,高温安静组、高温15 m/min运动组和高温27 m/min运动组等6组,每组8只。高温组大鼠经高温预处理24 h后,与其他运动组进行一次性急性运动60 min后即刻取材检测海马区热休克蛋白Hsp70、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a2+-ATPase活性。结果发现室温27 m/min运动组较之室温安静组,其大鼠海马区Hsp70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高温预处理各组的Hsp7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室温各组(P<0.05);与室温运动组比较,高温预处理运动组海马SOD的活性提高极明显(P<0.01);各高温组MDA含量随运动强度增大而降低,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温预处理各组Ca2+-ATPase活性均显著高于室温各组(P<0.05)。结果说明:高温预处理诱导Hsp70的大量表达可提高运动时海马的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提高Ca2+-ATPase活性。提示Hsp70可能通过提高抗氧化能力,以减少自由基对海马区的损害,对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58.
李勤  肖国强 《体育学刊》2007,14(9):59-63
为了解散打运动的供能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26名一级、武英级水平散打运动员为试验对象,并以42名100~1 500m跑等6个项目的一级运动员为对照.通过对尿肌酐系数、气体(能量)代谢、运动后血乳酸浓度、个体乳酸阈、散打平均每次对抗时间和每次非对抗期时间等指标的测定与分析.结果发现每局比赛总对抗时间占每局比赛时间的28.6%,总间歇期(非对抗期)时间占每局比赛时间71.4%.3局比赛中各对抗运动时段的总耗氧量为8.338 L,运动后过量耗氧共为46.162 L,分别占15.3%和84.7%,氧亏较大.安静时的尿肌酐系数与100、200 m跑运动员无明显差异((38.8±7.9)与(39.7±8.5)与(39.5±8.2)mg/kg,P>0.05);各局比赛后即刻的血乳酸浓度明显偏低于400、800m跑运动员;个体乳酸阈与200、1 000 m跑的运动员差异无显著性(P>0.05),最大糖酵解能力与400、800 m跑运动员差异有显著性(14.53±2.31、16.82±1.49与16.65±2.23,P<0.05).研究表明散打运动是以磷酸原系统为主,乳酸能系统配合供能的对抗性变速运动项目.提示人们只有充分了解散打运动员机体的供能特点及疲劳产生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运动员的基本身体素质,取得优良的成绩.  相似文献   
59.
通过对10名游泳组受试者和10名不运动组受试者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两组最大吸氧量有显著性差异,但去脂体重却无显著性差异.游泳组的中性脂肪、总胆固醇浓度以及动脉硬化指数,在两组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显示,对于闭经后中老年女性采用长期有计划的游泳训练,对于提高有氧能力是有效的,但并不能充分改善其血脂和胆固醇的浓度.  相似文献   
60.
自从1923年Hill(希尔)提出最大摄氧量概念届,生理学界已公认它是反映最大有氧能力的有效指示。“最大摄氧量(最大吸氧量、或最大耗氧量)是指单位时间内运输到活动肌肉而能被肌肉所利用的最大氧量”(Fox)。通常测定最大摄氧量使用台阶、活动跑道、自行车功率计等设备。受试者在比较短的时间内(5′——15′)通过运动达到筋疲力尽,以每30″或1′连续的用杜格拉氏袋收集最后数分钟的呼气,然后再用气体分析器将所收集的部分气体进行分析氧和二氧化碳浓度,直接测定出最大摄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