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长久以来,出版界被"不好不坏,又多又快"的选题品种所困惑,但也不乏"风景这边独好"的景观.就整体上来说,人民文学出版社以"哈利.波特"为代表的青少年读物引进版,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的畅销书阵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人文社科读物等,都给我们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一本本好书的问世,一声声"书好"的赞叹,有何机巧或奥妙吗?  相似文献   
42.
1993年,我就任中青社社长不久,就作出了一个决定,同意美编室主任吕敬人提出的二次自费赴日研修.就学于日本平面设计大师杉浦康平先生门下.  相似文献   
43.
近日闲读,读到一则寓言故事:一位古希腊青年去摘麦穗,看见了一支较大的麦穗,本欲摘取,心想前面还有更大的,于是往前走又看见了一支大的麦穗,心想前面还有更大的,于是又继续往前走……最后,他没有找到最满意的大麦穗,只得失望而归。《伊索寓言》里的一则“狐狸摘葡萄”的故事和中国民间故事中“猴子掰苞谷”的故事也相类似:狐狸一心想找最大的葡萄,猴子一心想找最大的苞谷,结果也是大失所望。由这几则故事想到人生的种种选择和决断,颇受启迪。说起来,生活中的“麦穗”(或葡萄、苞谷)真是太多了,我们不是常常就像那古希腊青…  相似文献   
44.
试谈出版业现状与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来,出版全行业不断出现一些引人注目的新情况、新动向。如果用几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想前所未有的活跃;竞争前所未有的激烈;市场前所未有的迷茫;前景前所未有的严峻。第一,怎样看形势,特别是发行形势当前出版形势是好,还是不好?市场是疲软,还是不疲软?正常,还是不正常?1998年以来,这是一个热门话题。现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矛盾的现象:订货会情况非常好,但出版社整体发行情况不好;书市很火爆,但平时的销售趋淡。因此,在行业内,98年有一种特别流行的说法,叫“市场疲软”。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呢?为此,我就中国青年出版社98年的发行情况作过一个了解,发现有这么一种情况,就是  相似文献   
45.
1998年,面对大陆出版业日益激化的竞争态势,着眼于跨越世纪的发展目标,中国青年出版社实施全方位的革新措施,即:为实现未来集团化构建,规模化经营,依纵向发展布局,创建新的出版格局。第一,重组机构,撤并原有编辑部门,分类新组出版中心;第二,强化社办刊物,将原有数家期刊分散经营改变为集中经营,突显《青年文摘》品牌效应;第三,改革用人制度,变干部任命制为聘任  相似文献   
46.
再说口号     
正过去,常有人抱怨生活中会多、税多。税多,我无甚记忆。因为老早前,大家收入低,好像没有向个人收税的税种。后来大家收入高了,开始课个人所得税。但税是单位财务代扣,发我的工资单长长一溜内容,看着烦,也就稀里马虎不去较真。税多不多不往心上去。至于会多的问题,不好意思,我也烦。我自己做领导工作,真正自己想开的会不多,多的是应景会。你在上面说,他在下面开"小会",或者收发短信,在信中打情  相似文献   
47.
四十年前,我在山西做新闻.一位朋友吟诵一首诗给我听.她告诉我,这是一位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习作,省军区的孩子,名叫郑渊洁. 小郑当时已是社会青年,经常出入军区歌舞团,和阎维文等一帮兵蛋子捣乱.  相似文献   
48.
从三个方面回顾与刘杲亦师亦友的情感,即刘杲关注青年编辑人才培养,提倡出版史料的累积和挖掘,为文化请命、为出版立德。  相似文献   
49.
正久安将自己多年写就的文章结集,拿来让我作序。我既诚惶诚恐,又觉责无旁贷。为何?因从年龄上、资历上说,他是我的前辈。他入开明时,我还没出生,我入中青时,他已是多年的老处长。晚辈给前辈作序,不能承受之重。另一方面,我与他共事将近三十年,虽不能说朝夕相处,但相互间,心无芥蒂,惺惺相惜。即使在我工作出现  相似文献   
50.
风雅     
正品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游远,秉烛夜读,对酒当歌,乃古今风雅事。风雅事需有客观环境。刘禹锡《陋室铭》中有"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主张,淡泊清静,无疑是风雅事之成为格调、品位、修养、追求的必需。还有主观条件在。即和个体一定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相联系。所以,阅读作为风雅事之能够实现,就在于阅读带来的启悟和内涵,同时取决于阅读环境和条件,取决于自我的学养和追求。具备这些条件,所谓的风雅事才能不局限于文人墨客之间,才有可能开拓和延展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可悲的是,当下,阅读作为"风雅事"的条件和认知正在消失,从而也从根本上改变着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