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今天,《如歌的教育历程》再次提醒我们,成长是孩子自己的历程,教育者没有权利设计他们的童年,只能用我们的爱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和环境,等待他们长大,等待他们破茧,等待他们学会生活,要以平常的心态去面对孩子,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相似文献   
12.
对108个小麦品种进行了田间抗赤霉病评价、聚类及性状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品种之间发病率差异颇大,病穗率为0~31.5%,严重度为0~1,病情指数为0~26.145%.通过对各品种的病情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将抗病性从高到低分为 9个类群,分别有52个、12个、11个、17个、4个、7个、3个、1个、1个品种,其中第Ⅰ类群有33个品种可直接应用于生产.相关分析表明,病穗率与严重度、病穗率与病情指数、严重度与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严重度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给出了惯性主轴方向的最佳判别法及其解析证明,方法简便易记,容易为■■■接受。  相似文献   
14.
后军都督佥事汪浩墓志与水军右卫流官指挥佥事王衡母冯淑人的墓志及买地券,是新发现的两种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铭刻史料。史载,汪浩曾屡次为郑和及其他内官出使西洋修造舰只,而结合墓志上有关家族谱系的内容,则可推知曾被景泰帝先立后废的汪皇后即汪浩的曾孙女。由于汪浩墓志的发现,标志着明初开放国策的郑和七下西洋的部分细节,与明代中叶皇亲贵戚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都被有机的串联在一起。王衡在永宣之际以中高级武官的身份曾两度随从郑和下西洋,因在苏门答刺一举擒获前伪王弟苏斡刺而获允世袭其官的奖赏,其母冯淑人墓志与买地券的发现,补益了王衡的生平家世,对见载于史籍的王衡行实也多有验证,从而大大丰富了这位下西洋功臣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在单片机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单片机应用能力为核心,通过构建由网上教学资源、实验箱、借助于Proteus软硬件仿真平台及在线仿真器组成的项目教学,对单片机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建立一种将单片机课上教学扩展到课外,实施基于项目式教学的教学理念.实践证明,Proteus在单片机课程中的应用对解决单片机课程教学枯燥无味的弊病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提升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及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邵磊 《邯郸学院学报》2013,23(1):136-140
荀子改变了孟子以“德”、“力”分王霸的做法,用“义”与“信”分判王霸。尝试通过分析《荀子》一书中“义”的内涵和“义”与“信”之间的关系来观照荀子王霸之辨的内在理路和真实意涵。  相似文献   
17.
在笔者多年的初中物理光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同 学们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不太理想,虽然熟记了凸透镜的 成像规律,但是同学们根据题目信息来判断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的正确率仍然不高,甚至出现不知从何下笔的情况,这就造成 他们的答案大多数是凭感觉猜出来的,从而导致答题的正确率 不高。要想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并熟记凸透镜的 成像规律,然后要灵活运用这些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即要厘 清几条解决此类问题的主线,掌握好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笔 者就来总结一些解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重要方法,教你灵活运 用凸透镜成像规律来解题。  相似文献   
18.
邵磊 《考试周刊》2009,(52):4-5
近年来的英语模拟试题、练习大多注重语法基础知识且内容新颖,题材多样,富有知识性和教育意义.但令人遗憾的是,不少试卷和练习在单选题的题干部分、阅读理解的问题设置和答案,以及写作要点的表述上都存在许多语言和文化方面的错误.这些错误不但起到不良的示范作用,而且给学生答题带来不必要的困扰.这些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19.
新近在南京仙林灵山考古发掘的萧子恪墓,是迄今所见第四座墓主确凿无疑的南朝齐梁宗室墓。萧子恪一门济济多士,而据出土墓志,可知萧子恪本人亦曾对南齐"永明体"的发展产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出自彼时第一流高门王谢子弟手笔的萧子恪墓志,也为澄清南北朝时期由两人分工合撰同一篇碑志文字这一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提供了又一件弥足珍贵的实物材料。萧子恪墓的考古发现,对于探讨南齐宗室墓在京师建康的分布、南朝墓葬的形制构造与所对应的品秩爵位乃至分期断代,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对萧子恪墓出土文物与有关现象的分析,对于重新审视早年发掘的灵山南朝大墓与尧化门老米荡南朝梁墓的具体时代与墓主身份等问题,也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