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50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7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结合近年来实施的"国培计划"项目的实践,从培训机构的角度,抓住培训工作过程中影响培训有效性的几个关键词:培训目标、培训实施、培训管理,围绕培训目标确定、培训内容选取、培训方式选择、培训师资遴选、培训组织管理几个方面,探讨在"国培计划"项目的有效性方面开展的一系列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22.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能力的教育。学校美育的作用,在于通过美的形象给学生以情感教育。现行语文教材,精选了中国从古到今许多的文学名篇。这些名篇,...  相似文献   
23.
一、复习目标⒈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⒉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⒊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运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4.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5.知道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关系和区别.二、复习要点(一)物质的性质⒈物理性质.⑴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⑵表现: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  相似文献   
24.
与时俱进,既是时代要求,又是精神品格。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始终体现与时俱进精神,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适应时代、充满活力、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25.
开放教学目标。开放式作文教学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兴趣目标。作文是一项艰苦的智力活动,学生的作文兴趣不会自然产生,它需要教师有意去激发。二是基础目标,即达到大纲中规定的目标:表达真情实感,语句通顺,意思连贯。三是发展目标,即着眼于学生的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开放教学内容。开放式作文教学应顺应时代的需要,大胆地对原有教材进行增、删、改。增,即增加一些作文训练内容,比如低年级增加童话体作文训练,中年级增加儿童诗歌创作,高年级增加生活随笔、自我推荐、拟广告、写评论等实用作文训练等等;删…  相似文献   
26.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与社会》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三框。【教材分析及教法选择】《标准》对本课相关内容规定:1-1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新中国成长的道路和经历的曲折(7-9'SS2'3.3.1.1.1);1-2列举实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  相似文献   
27.
在教育学院由成人高校向普通高校转型的过程中,改革教学制度和教学管理制度是关键工作之一。实行学分制是普通高校进行教学管理的基本模式。教育学院实行学分制管理既是转型期的需要,也是教育学院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管理质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28.
离愁     
还有几天就要离开家乡,离开母校,我的心中萦绕着一股淡淡的离愁。母校的一点一滴涌上心头,感慨万千。这几年虽然短暂,却是我成长中最快乐的几年,是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值得我回忆的几年。母校的好老师、好同学陪我度过了几个春秋。敬爱的老师,您慈祥的面容、细心的关怀我会铭记在心;亲爱的同学,还记得吗,语文课上,我们一同思考;音乐课上,我们一同歌唱;体育课上,我们一同做操,一同做游戏,一次次热情的簇拥……一切的一切,我怎能忘怀?离开母校后我们还会相见,友谊之花会永远在我们的心中灿烂开放。说离别,离别就在眼前;道再见,再见不会遥远。我…  相似文献   
29.
30.
多种媒体综合运用于教学,以它们间的优化组合,协调应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实验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着眼点,也是课题实验研究的灵魂.重视各种媒体的特殊作用和价值,更要重视互相配合、优化组合的整体作用和价值,并强调协调应用中学生的观察、操作、实验、探索、实践等活动,真正做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这是实现师生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