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60篇
  免费   743篇
  国内免费   724篇
教育   20468篇
科学研究   5093篇
各国文化   98篇
体育   2757篇
综合类   2262篇
文化理论   142篇
信息传播   430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285篇
  2021年   755篇
  2020年   554篇
  2019年   371篇
  2018年   300篇
  2017年   345篇
  2016年   376篇
  2015年   948篇
  2014年   1424篇
  2013年   1745篇
  2012年   2035篇
  2011年   2125篇
  2010年   2133篇
  2009年   1918篇
  2008年   2084篇
  2007年   2550篇
  2006年   2438篇
  2005年   2087篇
  2004年   2005篇
  2003年   2126篇
  2002年   1777篇
  2001年   1369篇
  2000年   1033篇
  1999年   601篇
  1998年   357篇
  1997年   249篇
  1996年   266篇
  1995年   165篇
  1994年   206篇
  1993年   135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7年   10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清末的体育发展在中国体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笔者结合有关历史资料,简述这一时期的体育发展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72.
论文通过对维新改良文学语境的梳理,认为以“新民说”为内核的文学“理性启蒙”,与现代意义的启蒙运动有着质的区别。因此,维新改良文学只是在外在形式即文学语言和文体上带来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型,而其骨子里贯穿的仍是古典理性。  相似文献   
73.
分析了课程综合化的背景及其对体育院校课程综合化的启示,阐述了课程综合化的方式,即分段模式和整合模式;在对课程综合化的实质及意义认识的基础上,探讨了体育专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综合化问题。  相似文献   
74.
本设计结合高等体育院校学生学籍管理的特点,采用汉字系统、人机对话形式,利用模块结构编制程序,使系统内既体现完整的内在联系,又体现不同功能程序的独立性。系统容纳了从新生入学开始到毕业的全部信息,并做到随时能进行查询、分类、统计、报表输出乃至毕业生信息的转贮和删除。  相似文献   
75.
高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作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本院的实际,提出了加快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76.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从心理学角度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与抑郁水平和身体自尊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体育锻炼量与抑郁水平和身体自尊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体育锻炼量与抑郁水平和身体自尊水平均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77.
排球正面上手发球技术教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排球正面上手发球技术教学难点及其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对课次与阶段划分、教学顺序、教学时数与练习次数、练习手段作了全面的分析,为完善和丰富正面上手发球技术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8.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论述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关系的基础上,对中学体育教学改革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提出了5条对策.  相似文献   
79.
大学教师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不同层次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历史重任。要完成这一历史重任,其必须具备敬业、博学、严谨和创新的基本素质。敬业为本,博学为魂,重在严谨,贵在创新。  相似文献   
80.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讨论了传媒对于竞技运动的报道偏失及其道德影响。由于主客观两方面原因造成的报道偏失对于受众的道德生活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得出结论:竞技情境的复杂与传媒报道的艺术化书写是造成偏失的主要原因;融入传媒构建的“竞技——道德”生活对于受众的道德影响重大,传媒应促进有利的道德价值向受众生活情境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