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篇
体育   31篇
综合类   1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舞龙运动的社会特性和价值功能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从历史、民族、体育和社会等学科的角度,揭示和探讨舞龙运动特定的历史性、民族宗教性、传统文化性、时代发展性及其自身具有的教育、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健身娱乐、促进经济发展等社会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2.
多媒体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高校体育中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定义、优越性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竞技舞狮运动动作技术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完整系统的竞技舞狮动作技术体系,不断丰富舞狮动作的技术分类,实现多学科横向交叉的实践运用,是竞技舞狮运动科学发展的需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空间结构理论和竞技舞狮竞赛规则为依据,剖析现代竞技舞狮动作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竞技舞狮动作技术体系主要是由二维平面技术和三维立体技术2大部分组成。二维平面技术包括物质层面技术和意识层面技术,三维立体技术包括衔接技术和难度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大型体育赛事对区域社会体育发展的影响,以广州亚运会为例,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以及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论证了大型体育赛事给区域社会体育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提高了政府的管理;改善了公众锻炼意识和基础设施;增强区域社会体育的受关注度,丰富了活动形式。继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区域社会体育发展的建议,旨在实现我国区域社会体育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贵州地区城市居民体育活动现状的问卷调查,获取当前贵州地区城市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社会指导员的指导情况、参加体育活动的项目和场所、影响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北京奥运会对居民参加体育活动及体育环境的影响等调查资料,并对贵州地区的社会体育现状进行科学分析与论证,提出贵州地区社会体育的发展对策,旨在为贵州地区城市居民体育活动的管理决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国家精神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部分,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国家精神形象构筑主要体现在民族精神和国民性构建上。传统武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载体,其具有的尚武精神文化符号、身体运动文化符号为筑牢我国和平自强民族精神和塑造国民修身健体之美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传统武术服务新时代我国国家精神形象构筑要抓住这些着力点,加强实践建设:一方面要强化传统武术实战运动的创新性开展,加强传统武术的功法性能激活建设和传统武术的技击对抗建设,助推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华尚武精神形成;另一方面要以传统武术校园化教育为手段,加强尚武伦理教育,助推具有民族特色的国民人格形成。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龙狮分会正在大力倡导全国百校龙狮进课堂,在此前提下笔者调查发现,在湖南省普通高校中存在以下特点:开展龙狮运动的学校数量少,主要集中在设置了体育专业的普通高校;龙狮运动的参与者主要是体育专业的学生;主要参加“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龙狮分会”这一协会组织;主要以课程教学和运动训练的形式开展龙狮运动,其经费来源主要是学校拨款和进行有偿表演.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郴州汝城香火龙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探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特征与村落民俗体育的传承模式。研究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民间性与生活性、历史积淀性及活态性。通过对郴州汝城香火龙的考察研究,得出村落民俗体育的保护传承模式为:(1)有相关政策的倾斜,引导社会资金支持;(2)开展普查,摸清家底,建立完整的资料数据库;(3)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国家级和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4)吸收各种演出人员,培养民间舞龙人才。  相似文献   
9.
摘要:民俗体育文化“本土化”回归不仅是我国民俗体育国际化发展的时代诉求,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不可回避的话题,然而当前这种回归却陷入“土洋之争”的对峙困境中。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以我国民俗体育文化“本土化”研究为研究对象,以文化全球化和社会转型期为背景,通过对当前我国民俗体育文化“本土化”研究的症结进行论析,旨在为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俗体育文化“本土化”研究提出新的建议。研究认为: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研究应立足于本土文化流失、传统理论根基缺失、研究范式生命力缺失、研究定位迷迭的现实,剖析理论依附、文化失语、文化异化等问题;坚持学术批判与扬弃,构建自主学术理论;坚持整体思维的研究范式,促进研究范式多元互补;坚持研究内容的多元视角,加强民俗体育文化多元区域互动;坚持研究方法的交叉互补,拓展文化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坚持“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原则,促进民俗体育文化与时代衔接。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高等院校《舞龙舞狮》课程开设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等院校《舞龙舞狮》课程开设的情况不容乐观,教材匮乏,使用的教材多以自编或者自选教材为主,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舞龙舞狮》课程教学内容多以技术教学为主,理论知识涉及较少,教学内容制定的随意性太大,明显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高校资源丰富,场地设施充足,能满足《舞龙舞狮》课程的开设,但目前高校对《舞龙舞狮》课程内容关注不够,课程内容的构建方面研究不深,有也只是停留在理论上的研究,缺少实践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