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3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直觉主义的先驱克罗内克尔曾说:上帝创造了自然数,其他的数都是人造的玩意儿.确实,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只承认自然数是"数",自然数是从计算有限集合的元素的个数过程中抽象出来的,自然数的理论是整个数学大厦的基础.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需要计数个数的量,因此人们能够朴素地理解自然数.  相似文献   
52.
逻辑推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53.
正关于24时记时法,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如何既有效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又解构重组这些生活经验,进而促进学生对时间本质的理解?为实现此目标,该设计哪些有教育价值的数学活动?设计有价值数学活动需要教师对"时间"本性做怎样的追问与深思?在仔细品味蔡宏圣老师执教的"24时记时法"一课后,这些"问号"都将得到诠释与破解。  相似文献   
54.
<正>数据意识是小学阶段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之一,其培育载体主要是“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虽然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离不开相应的统计知识与技能,但数据意识不等同于统计知识与技能。例如,“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不代表学生知道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具有数据意识,数据意识主要体现在运用平均数解释与解决问题中。厘清数据意识的行为表现,尤其是针对特定统计内容的具体表现,即“学生能够解决哪些问题”,是培养学生数据意识的关键。  相似文献   
5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减(除)法是加(乘)法的逆运算”,为何不提“加(乘)法是减(除)法的逆运算”或者“加减、乘除互为逆运算”呢?对逆运算、互为逆运算有三种解释:映射视角、函数视角以及单位元视角,不同视角的解释会带来不同答案。小学阶段在具体情境中可以说“加减、乘除互为逆运算”,不应拘泥于映射视角的解释,并以“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为例提出了它的表现标准。  相似文献   
56.
“真尴尬啊,磕破了脑袋,整天戴着个帽子;太有趣了,磕破的脑袋和一顶帽子合成了一件难得的‘教具’;真开心啊,因祸得福,我把尴尬的事儿变成了有趣的资源。”当您读完这段话后,有什么感受?会不会为之一振?会不会思考很多?磕破的脑袋加上帽子竟然与所教学的内容“中括号”做到了如此完美的结合,究竟是什么因素促成了这一完美的结合?作为教师培训者的我们必须来深思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优秀教师能够实现这一完美的结合?优秀教师的特质到底是什么?“教师专业化”发展到今天,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令许多教师和教育研究者望而却步: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相似文献   
57.
弗赖登塔尔曾经这样描述数学的表达形式:没有一种数学思想,以它被发现时的那个样子公开发表出来.一个问题被解决后,相应地发展为一种形式化技巧,结果把求解过程丢在一边,使得火热的发明变成冰冷的美丽,因此他说:教材是"教学法的颠倒".……  相似文献   
58.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提出:"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者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兴趣和应用意识."那么,什么是"数学模型""模型思想"?只有方程、不等式、函数才是数学模型吗?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除方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59.
行动研究:中小学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最佳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中小学教师怎样做科研?哪种科研方法最适合于中小学教师?在指导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过程中,我们一致认为,行动研究法是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最佳方法。◆什么是行动研究澳大利亚学者Kemmis,S给行动研究下的定义是:“由社会情景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而进行的反思研究。”将行动研究运用于教育领域即为教育行动研究。教育行动研究是由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以研究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