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0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确保选课走班的顺利实施,提升教学质量,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自主发展,结合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山东省莱芜市第十七中学的经验,普通高中学生选课走班的教学管理应该解决好以下问题:做好选课走班教学管理的精细准备工作,确保教育教学质量;针对选课走班学生的多变性、课堂的流动性、模块的多样性等现实,加强选课走班的过程管理;针对走班背景下模块考试、学分认定、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班级评价等复杂问题,完善选课走班的评价机制,加强选课走班教学管理评价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民主教育是教育理论与实践关注的重点之一,它具有:自由、平等、民主参与的特征。学习共同体是实现民主教育的理想场域。把民主教育运用于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中,有助于确立学习共同体各成员的共同信念、各成员平等以及确保共同体成员对共同事务的参与。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出台了一系列课程政策,用以指导课程改革。但由于课程权力和利益分配关系的变化,导致了美国不同时期的课程政策的不同特点,同时也付出了教育代价。对于教育代价的补偿,应该确立有效、合理的课程政策价值标准体系,达到集权与分权的统一,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补偿。  相似文献   
14.
教育价值分类是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依据教育价值的层次性以及教育在整个人类社会中所发挥作用的程度,教育价值可分为教育主导价值和非主导价值。教育主导价值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内,一个社会所追求的在社会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的教育价值。与其相对应,教育的非主导价值则是处于相对次要地位的教育价值。教育主导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其历史制约性,它是教育价值主体的择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15.
杜威对传统教育目的的继承与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对立与冲突中,杜威的观点无疑代表了现代教育这一派.现代教育是基于传统教育而又超过传统教育的一种社会现象.同样,在现代教育目的观中,杜威的教育目的观代表了现代教育目的的基本观点,正是对传统教育目的的一种继承与超越.一方面,他继承了传统教育目的的精髓,强调教育通过儿童经验的不断改组、改造而使其在其中自发地生长,从而达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以实现其所追求的民主社会的理想.另一方面,他又超越传统的教育目的,借鉴当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融汇经验自然主义的思想内涵,更加凸现出对人的主体性的追求,使他的教育目的观具有了现代教育所具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联合国教科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连续发表了两个报告:《学会生存》和《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研究分析这两个报告,可以看出国际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观念方面的转变:民主化是教育追求的永恒主题;教育的经验价值值以凸现;终身教育是世界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教育的目的达到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相似文献   
17.
课程目标在基础教育改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确立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目标,应当结合时代的特点,理性地分析我国既有的基础教育的课程目标的优劣。本文拟从人与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关系的维度,诠释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目标,并赋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时代涵义。  相似文献   
18.
存在主义教育的师生观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探讨存在主义教育的师生观及其当代启示,存在主义教育是现代西方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它强调教师和学生各自的自由,选择及选择的责任,强调师生间对话平等融洽的关系,这对于构建目前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责任意识,以及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教育激励是教育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在实践中却出现了教育激励扭曲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教育激励观、教育激励功能观、学生观的扭曲以及"失度"地使用教育激励等。合理使用教育激励,教师要树立公正的教育激励观,关注"待优生",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激励方式,同时教育激励行为要适度。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学生的选课和选课指导是其中不可分割的有机构成,而选课指导中的政府行为又是普通高中学生选课成败的重要保障。政府积极参与普通高中学生选课指导具有必然性、可能性和必要性。政府的指导表现为:控制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模块组建;调控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的评估和检查;组织普通高中选课指导教师的培训。政府在参与普通高中学生选课指导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政府行为应与学校管理相协调;政府行为应充分注重与现行选拔制度相协调;政府行为应注重专业导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