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0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教育代价是教育价值主体理性选择的结果。探讨教育代价的关键不在于它的付出与否,也不在于消除教育代价,而在于怎样去理性避免或减少它的付出。本文借鉴中庸和张力理论,从方法论的视角探讨付出教育代价的原则,为科学的教育决策提供指导。付出教育代价应遵循主导性、适时性、适度性、趋利性和补偿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32.
幼儿教师幽默感是幼儿教师教育机智的重要体现,对幼儿具有重要影响。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幼儿对幽默的理解、幼儿教师对自身幽默感的认识等方面入手,利用观察法切身观察幼儿教师幽默感及对幼儿的影响,反思幼儿教师幽默感,积极挖掘、利用自身的幽默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以引导幼儿教师合理利用自身的幽默感,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3.
幼儿教师幽默感是幼儿教师教育机智的重要体现,对幼儿具有重要影响。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幼儿对幽默的理解、幼儿教师对自身幽默感的认识等方面入手,利用观察法切身观察幼儿教师幽默感及对幼儿的影响,反思幼儿教师幽默感,积极挖掘、利用自身的幽默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以引导幼儿教师合理利用自身的幽默感,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4.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决定了教育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由于受现代社会功利主义的影响,当前教育目的表现出工具理性膨胀的倾向。本文试通过对存在主义的目的观进行理论探讨,以反思当前我国教育目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5.
人们为了构建关于自然现象的普遍知识体系,一种有关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理论随着社会学的产生而出现了。在传统大学里,人们对有关科学课程的学习在社会交往和远程教育方面作用的重视程度非常薄弱。而在英国开放大学,人们虽作了很多的努力,但取得的结果却非常让人迷惑不清,结果是夏日学校中学生的交流比其它形式间学生的交流形式更为有效。据来自不同国家的有关远程教育方面的报告显示,学生间的这种假社会交往(pseudo-social contacts)对某些人可能会有影响,而且据推测,它们对于抵制有关学生实践或科学内容的不确定性的情况可能会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36.
师范院校改制是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教育发展的产物。本文在借鉴苏联和美国教师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目前我国改制大学的教师教育应当以市场、质量、学生发展为原则确定其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37.
关于教育平等追求的代价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育平等是人们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在教育中的体现。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教育平等离不开社会的制约,离开社会发展的现实而追求的教育平等是不理性的。因此,我们应当从理性的维度上理解教育平等。首先,从平等中理解教育平等,关于教育平等的追求应从历史中把握;社会发展制约下的教育平等是追求教育平等的代价。  相似文献   
38.
WTO与中国成人教育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加入WTO确实给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带来诸多的机遇,但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中国成人教育应当继续完善终身教育的理念,并形成成人教育的服务观、法制观、全球观和个性化观念;调整成人教育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内容;革除陈旧的办学观念,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9.
关于成人教育专业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成人教育专业化之路是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它包括成人教育管理专业化、教学专业化和理论研究的专业化。要加速我国成人教育走向专业化,需加速成人教育立法,加强从业人员管理,规范理论研究,整合各类成人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40.
关于教育方法改革代价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娄立志 《教育探索》2004,(12):62-63
教育方法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关键因素之一。教育方法是时代的产物,它随着科学认识的深入而不断改进,教育方法的改革离不开教育家所认可的人性论基础。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对教育价值会带来不同的影响,即使同一种教育方法在带来有益影响的同时,也不免会带来教育的代价。教育方法的改革应考虑教育代价的付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