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对于真理的定义,似乎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但我觉得不管是传统的真理定义,还是近年提出的一些新定义,都存在这样和那样的缺陷与不足,什么是真理的问题在我们并未很好地解决,要想获得一个科学的真理定义,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当务之急是重新认识和评价现行真理定义,反思和清理其中的问题。这里就近年来一些不同思考意见表达出来,目的在于引起哲学研究者和教学者的重视和克服现行真理定义中存在的问题。多年来,我国哲学界关于真理的定义,大都采用了艾思奇50年代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提出的“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  相似文献   
22.
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以往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和当代国情提出的,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从追求经济增长,到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刻转变,它是我们国家全面进步的历史性标志。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要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消除人文贫困。  相似文献   
23.
本文通过分析20世纪末中共所发动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展示了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并从哲学认识论角度阐发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我们的历史启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4.
物质生产者与精神生产者在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内在特征的生产力形态。文化生产力在当代不仅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文化生产力的时代意义要求我们要面向未来,建设知识社会。  相似文献   
25.
被我国哲学工具书及教科书普遍采用的“真理客观性”观点均认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所以真理也是客观的,真理与客观真理是等价的范畴,客观性是真理的根本特征和本质属性。笔者以为,这些几乎是常识性的观点,它的基本论据、推理过程及其结果都存在严重的逻辑错误和内在矛盾,因而从根本上说是站不住脚的。现就笔者对其存在的疑义举要如下:一疑──“真理客观性”观点与实践标准相矛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应该是能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从而确定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在…  相似文献   
26.
在《“客观真理说”的内在矛盾》①(以下简称《内在矛盾》)一文中,笔者就国内哲学界一般所持的“客观真理说”存在的理论困难和内在矛盾发表了看法,有幸得到薛志亮同志的关注和重视,并著专文②同我讨论。现就此问题再进行讨论,以作答复。一、对列宁论断的再解读关于客观真理问题,列宁的论述很多,其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论述是:“(一)有没有客观真理?就是说,在人的表象中能否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二)如果有客观真理,那么表现客观真理的人的表象能否立即地、充分地、无条件地表现它,或者只是…  相似文献   
27.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基本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生态文明的定义、内涵、特征、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从人和自然的本体关系,有利于中国现代化发展模式的转型及社会主义政治的合法性三个方面论述了生态文明对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简述了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多维度、多层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28.
简议可持续发展与经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造成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导致全球资源持续削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世界面临着人口,环境,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的严峻挑战。这说明旧的发展观已经摒弃,人类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发展观,今后人类生存发展已不能单凭挖掘地球资源来维持,如不改弦易辙,“地球村”将有濒临毁灭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