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篇
体育   37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武术:保存、保养和体认生命的学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武术是一个动态演化的概念,目前武术临近的属概念是体育已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质疑。本文在考察了武术界的心声、中国文化的特点、武术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武术的功能等基础上认为:武术是中华民族主要用技击技术来保存、保养和体认生命的一门学问。  相似文献   
22.
中国武术是一个动态演化的概念,在古代中国其基本意蕴是军事冷兵器技术。宋代以后,随着火器逐渐配备部队,"武术"开始大面积地向民间转移。这种转移与武举制实施的共同作用,促使了民间习武热情的高涨。义和团运动爆发、武举制废除以及体育救国思潮兴起后,下移民间的军事冷兵器技术,即武术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而随着武术运动、竞技武术等"新编武术"的出现以及对民间武术的强力挤压,武术界对"新编武术"的批判声音日趋强烈。在这一过程中,又出现了"传统武术"这一词汇。另外,需要提及的是通过对武术观念形成的历史考察,还意外发现了中国武术发展的"二元互补结构"。  相似文献   
23.
古今对于武术概念的认识不同,在古代武术一般指军事,近、现代,随着体育在中国的发展,武术逐渐进入体育的范畴,其临近的属概念为"民族传统体育".在对武术概念体育说探索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不同的意见,这些理应引起武术研究者的重视.实际上,武术体育说仅是武术的一个狭义概念,对武术体育说的批判也仅是对这个狭义概念的评判.广义的武术概念是什么?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4.
武术发展战略简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世纪之交,以何种姿态把武术带入21世纪,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跨世纪武术发展战略至少应包括3个方面:竞技武术发展战略、传统武术发展战略和健身武术发展战略。而其中进军奥运战略,使武术走向世界,造福全人类,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5.
双手用一刀是一种独特、实用的武术技法,中华先民早对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可惜的是元以后,这种技术频临失传。有明一代,受倭刀的影响,俞大猷、戚继光、刘云峰、程宗猷、吴殳及后起的武术家开始积极学习、借鉴倭刀技法,并开始探索将之融入中国武术之中,从而形成中国特色。正是在这种积极努力下,中国武术双手刀法沿中国大运河自南而北传播,出现了"独流苗刀"、"沧州苗刀"、"万胜苗刀"等练习样式,涌现出任向荣、刘玉春、马凤图、佟忠义、郭长生、任鹤年等一大批苗刀大家。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而苗刀作为运河文化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6.
“打练合一”是传统武术的主要特点,但实际上这一特点有一个逐渐形成的历史过程。宋以后,受军事武术“能击善舞”风格的影响,传统武术的“打练合一”的风格在经历了套子武艺、器械从属于套路、内家拳以及女性拳种出现等过程后而成为一种文化自觉。近现代,在中外文化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受分解思维方式的影响,沿着“新武术“‘分科而课业”的思路,竞技武术套路、竞技武术散打、武术功力比赛等逐渐成熟与完善起来,且在传统武术界出现了“反套路”的思想以及解除师徒制的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27.
2011年"中国武术散打功夫王争霸赛"上官鹏飞事件给中国商业搏击赛敲响了警钟,如何保护运动员安全的问题成为焦点。文章就目前商业搏击赛的规则、赛事运作和组织模式进行分析,探讨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进一步保护散打运动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28.
山左聊城人氏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曾指出:"凡一种学问能扩张他研究的材料便进步,不能的便退步"。傅先生这句话虽就历史学研究而说,但对武术学研究依样管用。在我看来,武术研究材料共包括文字材料、考古材料、口述材料、民俗武风和武术技艺五种。它们之间各有特点,难以互相代替,但可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29.
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武术思维方式——“体用”进行哲学思想史梳理与反思发现:历代拳术家借“体用”这一传统思维方式推寻拳理,阐释武术的内在本质与作用现象,其间经过了由“宇宙生成论”至“功夫即本体”衔接演变的思想历程。研究认为:1)“宇宙生成论”为武术体用思想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太极阴阳学说标志着武术体用思想的初步形成;2)“功夫即本体”为武术体用思想成熟赋予了理学气质,本体功夫哲学隐含了拳术家对武学心性功夫修炼的推重。武术思想在“体用”境迁中实现了对自身的内在超越,每个阶段的体用思想演进及其内蕴的哲学思维,直接反映了历史的进程,体现着逻辑认知与历史演进的统一。  相似文献   
30.
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赛前情绪压力及调控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竞技武术套路竞赛不仅是运动员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的竞争 ,更重要是心理素质的竞争。运动员赛前情绪压力是影响运动员比赛水平正常发挥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本文通过分析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情绪压力产生的原因 ,提出了针对性赛前调控办法 ,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