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1篇
教育   211篇
综合类   28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思想政治教育是所有国家都高度重视的一种治国理政的必要手段.通过对中国和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分析,发现其教育内容对政治性与社会性的侧重各异、教育目标张弛有别、教育方式显性程度不同及其教育特征的差异性,提出借鉴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经验,通过国家投入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通过加强教育者队伍建设及创新教育方法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通过宣传和传播宗教重叠共识发挥宗教教育功能,以期提升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2.
党的领导集体坚持历史尺度同价值尺度的有机统一,注重社会的协调、整合发展,在方法论上实现了对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实践诠释;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具体内容上极大地实现了对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实践诠释;由此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在马克思现代化思想发展史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3.
市民社会是西方近代社会转型的根本问题,市民社会问题是引发马克思哲学变革的问题意识,也是当代中国"现代性"社会转型所要面对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把市民社会研究(批判)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意识,可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和自身内在理论逻辑的变革.同时,通过对市民社会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审理,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这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上可以发出马克思主义的声音,从而沟通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关系,导引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真正出场,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24.
小康社会就其实质来说,它是一个不断消除贫困、达到共同富裕以最终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动态发展过程。当前,中国正处在改革攻坚和社会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历史时刻,客观地分析我国现阶段贫困的基本特征并针对这些特征提出相应的反贫困措施,这对实现中国社会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转变,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5.
,邓小平立足于对时代主题的科学把握’成功地实现了对毛泽东马克思主义理解观的继承、丰富与超越;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准确把握离不开对时代主题的深刻感知;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理解观的科学解释学原则及其检验标准也蕴涵着浓厚的时代气息。当前,客观而系统地分析出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理解观的时代特色及其科学内涵,这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6.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弊端的基础上事实上形成了对于平等、公平及正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恩格斯的正叉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一种实践正义观;围绕着实践的主体性、社会性以及历史性,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基于个体自由、社会平等以及历史进步的实践正义观的理论构建。  相似文献   
27.
我国新社会阶层的概念诠释及其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社会阶层是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条件下,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同非公有制、市场经济以及多种分配方式相适应的社会阶层;在其特征上,我国新社会阶层从事的是具有高风险和高收入的职业,具有较大的流动性、不成熟性和历史局限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8.
1848年欧洲革命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历史影响.具体而论,1848年革命不仅彰显了<共产党宣言>的革命意义,充分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巨大生命力和科学性,而且极大地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内涵,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风格的革命性转变.  相似文献   
2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深厚的哲学底蕴;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以及科学发展观等分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指导、奠定了理论依据或进行了理论说明;而差异论哲学、发展论哲学以及和舍论哲学则分别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哲学底蕴。  相似文献   
30.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具有历史形成的合理性,是在社会主义改造的推动下予以实现的;拟苏联模式在经济上强调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在所有制上实行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及在政治上建立集权型行政管理体制,其实质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初建设模式;同时,拟苏联模式也具有很大的弊端,这是被后来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所取代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