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1篇
教育   211篇
综合类   28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31.
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精神实质是中国社会历史主体在实现差序格局现代表达过程中所实现的市民社会与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逻辑互动;总的来说,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突出地体现为市民社会、社会意识形态以及政治文明现代化等视域中差序格局现代表达方式的历史嬗变。  相似文献   
32.
在加达默尔看来,对普遍存在解释与理解的异化形成了解释学的普遍性问题;偏见与间距的存在不是解释学普遍性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而恰恰是解释学普遍性问题得以有效化解的中介条件;加达默尔解释学理论的实践转向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促进实践释义学的理论构建。  相似文献   
33.
斯大林对和谐社会经济制度基础的实践诠释离不开一系列社会历史条件.总的来说,斯大林回答了"什么是和谐社会的经济制度基础"、"如何建设和谐社会的经济制度基础"等极为重大的实践命题,总体上科学地实现了对于和谐社会经济制度基础的实践诠释.  相似文献   
3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缓冲机制,指的就是那些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量的积累或部分质变的各种动力构造要素的有机组合;基于历史与逻辑、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之间的逻辑互动,事实上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缓冲机制的结构性维度。  相似文献   
35.
城乡一体化建设是科学发展观题中应有之义;经济全球化作为一把"双刃剑",在给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事实上带来了诸多的挑战,它不仅造成了新的城乡二元对立,而且造成了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和贫富分化,造成了生态风险转移的城乡差距;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城乡一体化建设必须打造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6.
毛泽东要实现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实践诠释离不开独特的理论前提、社会条件和主体条件;在社会形态演进、历史发展动力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等问题上毛泽东实现了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实践诠释;历史表明,毛泽东的实践诠释中内蕴着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以及继承与发展之间有机统一的方法论特色。  相似文献   
37.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国化的根本问题体现为三个方面,即建设现代化领导权威过程中形成的政治战略选择问题、市民化改革过程中社会结构转型与和谐发展的社会战略选择问题以及基于人的本质及其多重表现样态为基础的人学战略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38.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是一门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学问;马克思的美学思想构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审美学语境;党的领导集体在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中,在解读的客观性、价值性以及实现途径等问题上有着深厚的美学追求,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研究的重要美学向度。  相似文献   
39.
“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的综合性发展”构成了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建设这一战略部署的基本人文底蕴;与此相适应,“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分别构成了这一战略部署的实践目标诉求。  相似文献   
40.
中美两国由于各自社会制度的选择、历史文化形成的背景以及教育理念的追求等的分化与区别,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全面系统地梳理和考量其差异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的呈现,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不断提升新时代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