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1篇
教育   211篇
综合类   28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诉求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内蕴着深厚的人学底蕴。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才真正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它具有巨大的局限性。要实现持续、健康的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坚持以“和谐的理念”、“发展的理念”和“文化创新的理念”来推进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92.
政治宽容是近代以来政治革命以及政治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它是市场经济充分发展以及市民社会积极培育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文化政治的本质特征。要真正实现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超越,必须建设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良性政治生态,并彻底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政治宽容。  相似文献   
93.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过程中,事实上形成了一种革命型现代化模式,内蕴着"以现代化促革命"、"以‘革命’促现代化"和"以‘革命’取代现代化"的建构逻辑,彰显着社会发展与社会现代化或社会主义与社会现代化的这一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9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伟大的中国革命本身不是目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历史使命也不仅仅停留在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本身,因而,中国革命充其量只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历史起点而非逻辑起点;中国市民社会的化育要求才是中国社会普遍革命化的根本原因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95.
科学发展观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为理论主线,着眼于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政治发展以及战略抉择等多重领域,对发展的本质、规律、动力、目标以及实现途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揭示与诠释,总体上形成了科学而完整的理论体系,成功地实现了对传统发展观的继承与超越,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当代阐释。  相似文献   
96.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科学理解与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学问;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之进行了某种程度的研究,在“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概念界定、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不足。  相似文献   
97.
绝对理性主义的工具论价值导向致使西方政治现代化的发展陷入了极为严重的伦理生态困境之中。西方列强的入侵扰乱了我国政治发展的正常逻辑,致使我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内蕴着强烈的伦理生态诉求,它要求我们着眼于和谐社会的理论视野,并按照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要求实现我国政治现代化的伦理生态形塑。  相似文献   
98.
创新型国家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以及实现社会发展的战略基点,其在本质上是一个“市民社会化”了的政治国家,是国家社会化与社会国家化的逻辑互动;在某种程度上,无论是在发生学的意义上还是在事实判断或价值判断的理论视域中,市民社会都无疑构成了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逻辑起点;甚至可以说,没有市民社会的世界性、历史性以及人性化发展,就不会生发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理念。  相似文献   
99.
实践性和创新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根本属性;实践理性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创新精神的基本理论视野;着眼于实践理性的理论视野,实践创新是我们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00.
在加达默尔看来,对普遍存在解释与理解的异化形成了解释学的普遍性问题;偏见与间距的存在不是解释学普遍性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而恰恰是解释学普遍性问题得以有效化解的中介条件;加达默尔解释学理论的实践转向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促进实践释义学的理论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