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3篇
教育   153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郭茂倩《乐府诗集》由于以音乐为分类的标准,故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将古诗、律绝作乐府诗等。文章以《乐府诗集》所收李白有关乐府诗为例,并结合各种版本的李白集所栽,对其进行了首次考察与甄别,其或有助于对《乐府诗集》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92.
宋金元哲理诗探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哲理诗是一种具有双重品格的诗,是哲理与诗性的完美结合。宋金元三个时期共408年的哲理诗,在当时诗人们的努力下,使之历史地成为了可与传统的怀古诗、送别诗等媲美的一种诗歌品类。北宋的哲理诗,主要表现出了三大特征,即揭示自然规律,反映人生哲理,表现佛禅义理。南宋是一个理趣诗与理学诗盛行的时代,前者以杨万里的诗最具代表性,后者成就卓著者则首推朱熹。朱熹的理学诗主要分为三类,即"阐说义理类"、"融合渗透类"、"亦情亦景类",各具特点。而借助形象以进行理性思考,并从中揭示出某种社会或人生方面的哲理,用以加强作品内容的深刻性,则是金代哲理诗表现在艺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元代是一个新儒学高度发达的国度,其定理学为官学的举措,不仅为哲理诗的创作带来了新的气象,而且使理学家的"学者之诗"一变而为"诗人之诗"。这种变化,是理学诗在元代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93.
明代初期的乐府诗创作,既受元末以杨维桢为代表的"铁崖乐府诗派"的影响,又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从乐府诗的类别而言,明初乐府诗的创作趋势,主要是集中在"古乐府"、宫词类乐府、旧题乐府三个方面,并因此而形成了三股创作潮流。明初的"古乐府",主要是指"杨维桢式"的古乐府诗,其中既包含着旧题乐府,更多的则是一些"自创新题"的新题"古乐府"。因"宫词事件"而兴盛于皇族的大型连章体《宫词》,成为了明初乐府诗创作中的一道奇观。从复古的角度进行旧题乐府的创作,并使之具有即事性、讽喻性等特点,是明初乐府诗创作的又一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94.
谢朓山水诗的意象之美,主要表现在"都邑城阙意象之豪壮美","黄昏落日意象之哀丽美","四时景物之秀逸美"等方面.诗人在创造这些意象美时,大都与其情感密切关联,而使之成为其心灵审美的一种律化.  相似文献   
95.
教材编排的心理分析就是对教材编排中所蕴含的心理规律,学生学习的认知准备和认知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  相似文献   
96.
《学术界》2013年3期所发表的《再论学术考辨与文史涵养不可或缺》一文,其方法与结论仍存在着诸多错误,其中又以方法之错误尤甚。文章以其"再论"的10个问题为例,就其错误进行了逐一揭示,如在方法上惯用拉郎配、信口开河、肆意断言、自说自说等,并且不谙四声平仄,文史常识一片空白等。而所有这一切,均为该文作者"无知者无畏"的一种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97.
对杜诗中“吴体”的认识,由宋迄今,说者纷纭。清人梁运昌于《杜园说杜》中所提出的“方言谐词”说,经检验,是最符合“吴体”之“吴”的特性的。梁运昌的“方言谐词”说,是建立在黄生“俗体说”与许印芳“吴中歌谣说”的基础之上的。由于“方言谐语”中的“吴声”之缘故,而使得杜甫的《愁》诗出现了平仄“不谐”的现象。而这种所谓的“不谐”现象,实际上为宋人以当时通行“官话”的四声进行验按的结果。而“拗体”之说即因此而始。所以,“吴体”的准确定义应为:凡篇中杂以吴地方言俚语及其声调(即“昊声”)的近体诗,即为吴体。  相似文献   
98.
元代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大一统国度,少数民族诗人为元代乐府诗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有雍古族诗人马祖常、答失蛮后裔萨都剌、维吾尔族诗人贯云石、突厥诗人迺贤等。他们参与创作的事实,不仅反映的是少数民族诗人在元代乐府诗创作中的异军突起,更是构成了乐府诗史上一个闪光的亮点。而在题材内容方面以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民间疾苦为主,形式上以歌行类乐府为主的创作格局,又形成了元代少数民族诗人乐府诗的最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99.
李渔的《闲情偶寄》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从剧本创作到舞台表演的一系列戏曲艺术的经验与技巧,极富理性色彩.其所获之成就与特点,主要表现为“由曲而戏的戏剧论”“结构第一的创作论”“浅处见才的语言论”等方面.中国戏曲论著史上的“戏剧学”,即因此而肇始.  相似文献   
100.
孟浩然结“忘形之交”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文章围绕孟浩然结“忘形之交”的时间、地点,以及张九龄等七人的生平诸问题,首次进行了较为全面与具体的考察。认为其所“效”之地分别在长安、襄阳、荆计等,时间亦各异;孟浩然晚年被张九龄辟为荆府从事,系宋鼎推荐的结果,此前孟浩然在宋鼎襄州刺史府为幕僚、且与张九龄不曾过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