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7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35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近10年《人大复印资料·体育》载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对1999-2009年1月10余年间,《人大复印资料.体育》全文转载体育学论文信息进行统计,并进行多角度分析,发现:10余年来,《人大复印资料.体育》载文的产生地区主要分布于经济发达、信息流通活跃的东部大城市;载文研究内容有着比较明显的时代特点;载文的作者单位来源,与所在单位的科研实力基本呈现一致的状况;在载文作者学历方面,拥有博士、硕士学位人数占总数的1/5;载文所属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数量和国家体育总局基金数量历年来呈上升趋势;产出科研成果的年龄,呈正态分布,出现一个从弱增强,然后逐渐减弱的过程。  相似文献   
32.
中国足球改革实质是一种用主观意志和主观愿望来"规范重构"和"引导推进"足球发展的思维路线与行动路线。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以"实践批判理论"为依托,厘清中国足球历史现状、政策演进、制度安排和现实困境。研究表明,中国足球改革发展应从思想、观念、价值和设计理论层面出发,契合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实情;中国足球应遵循规律和立足国情,从核心要义、理性选择、路径模式、保障体系、工作方式和发展根基六个维度建构集职业、社会和校园足球于一体的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中国特色的足球道路。  相似文献   
33.
基于一个传统村落的百年体育史考察,在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主体性理论框架下解读村落体育主体性的“变”与“不变”。认为:村落体育百年嬗变历经了村民作为意识主体、参与主体、价值主体和权力主体所具有的根本属性之“变”,同时,蕴含党领导下的体育发展为人民的村落体育主体性之理念“不变”、满足村民主体性实践需要的宗旨“不变”。提出:构建人民主体的理念,把握人民主体视域下村落体育主体性的认识论、价值论和存在论,是坚守党领导下的村落体育主体性之理念“不变”的纵向理路延伸;进入乡村振兴的新时代,保障村民主体地位与村落发展的协同、村落体育中“人”的目的性与制度建设的统一是于“不变”中主动应“变”的横向路径实践。  相似文献   
34.
采用文献资料、田野研究和逻辑分析法,以基层体育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结构过程为研究对象,以新时代政府购买服务为研究切入点,采用逆推顺述的研究方式,剖析K村体育组织百余年发展和政府购买服务视域下基层体育组织的意义和价值,探究其在新时代的参与实践。研究认为基层体育组织对社区居民参与健身活动的意识和认知以及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都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基层体育组织与政府的互动缺失,呈现出政府和基层体育组织在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中“两头找、两头难、两头空”的发展困境。基层体育组织的主体性不足、消费经济社会下公益性公共服务供给难及其合理性但非合法性存在等成为新时代基层体育组织发展的桎梏。延伸政府购买服务,给予优秀基层体育组织以制度保障和经费支持;提升基层体育公共服务质量;构建人民主体性体育,既保证政府购买服务“转得出”,也保障基层体育组织真正“接得住”,是新时代政府购买服务视域下基层体育组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35.
社会治理现代化与传统文化并不矛盾,社会治理应汲取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治理经验和智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既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文化基础,也是其应有之义。民俗传统文化遗产是社会治理的起点,赋予民俗传统文化遗产时代意义,是当前社会治理的要务。通过全国民俗体育文化遗产的筛查以及典型性个案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到乡村地方宗族、村干部、民间祭祀组织、村民以及地方政府在处理民俗体育文化遗产与现代性矛盾冲突时的不同表现,看到后起村干部引领民俗体育文化参与村落治理的良性互动,从而透视了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现代性生存境像。  相似文献   
36.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怎样用相关化学用语表示它们呢?  相似文献   
37.
本文选取了几所医药类院校中多个专业的在校学生作为被测对象,使用SEEQ方法,对从教的教师教学效果进行了多方面的方差分析,并从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成绩的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得分情况,运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将20个问卷的题目转变为8个大的方面,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借此分析各专业、各年级、各层次学生的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新课程的意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式为探究式,变重结论为重过程,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方式。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从而达到有效地学习.但新课程实施两年以来,同学们并没有在物理学习上体验到这些,致使同学们学习效率较差,部分同学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为此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实现有效学习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39.
以个案考察的研究方式,对我国中部地区的一个乡镇进行考察,推演出城镇化背景下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发现,城镇化与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关系是辩证的,要发挥其积极的作用,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即变民俗体育“无意识传承”为“有意识传承”;同时,也要调整管理者的行为理性,即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动态平衡,让民俗体育始终在服务于社会中去寻求自身发展的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40.
中西方体育文化是一种异质文化,由于其演进和转型的路径不同,风格各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中西体育文化不同的价值取向上.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理念的中国体育文化道德价值观和以勇敢、竞争、自由、平等、节制、谨慎为核心理念的西方体育文化道德价值观成为了中西体育文化选择的趋向,同时也决定了中西体育的基本存在方式.通过对中西体育文化的核心理念--利他原则和利我原则,中西体育文化的教育模式--"羊"性教育模式和"狼"性教育模式,中西体育文化的竞技观--"射不主皮"和"认识自我"等进行全面分析,从多个层面揭示了它们之间的一些实质性的差异,回答了中国为什么没有滋生竞技运动的土壤和竞技运动为什么只能在西方产生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