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教育   61篇
科学研究   5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社会治理"已成为当下中国最引人注目的术语之一。然而,学术界对"社会治理"这一概念至今尚未形成一致的认识,已有的"政治动员论"、"合作治理论"、"实用主义治理观"三种代表性观点在内涵、外延、表述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社会治理是指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公民在形成合作性关系的基础上,运用法、理、情三种社会控制手段解决社会问题,以达到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正、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目的的一种协调性社会行动。这一界定的启迪意义在于:一是有助于科学区分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的异同;二是有助于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三是有助于在实践中建构一种科学的社会治理观。  相似文献   
12.
正确分析优抚安置对象的民生需求,不仅是做好优抚安置工作的迫切需要,而且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议题.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第一,优抚安置对象的基本生活水平较低,各类对象普遍要求提高抚恤补助标准;多重身份对象期望抚恤补助标准叠加;二次服役和超期服役对象强烈要求给予补偿.第二,优抚安置对象的医疗保障水平较低,老龄和伤病残对象普遍要求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第三,优抚安置对象的总体住房水平不高,部分城镇和农村对象迫切要求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四,优抚安置对象的就业问题突出,大多数重点优抚对象要求解决子女就业问题.要保证优抚安置对象的民生需求能够优先得到维护和满足就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方案.一是要全力解决优抚安置对象服务管理的资金问题,注重畅通资金筹集渠道;二是要切实提高优抚安置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注重各类对象的差异性与公平性;三是要努力完善优抚安置对象的医疗保障体系,注重提高门诊和住院医疗补助标准;四是要尽力改善优抚安置对象的住房条件,注重农村对象住房需求的特殊性;五是要积极落实优抚安置对象的就业政策,注重解决重点优抚对象子女的就业和升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特殊历史时期。在体制转 换的过程中,社会支持既面临着巨大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体制转换中的社会支持机制应是一个由政府支持机制、群体支持机制和个体支持机制组成的综合体系。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支持的社会学意义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社会支持的主体是一定的社会网络 ;社会支持的客体是一定的社会弱者 ;社会支持的介体是一定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 ;社会支持的本质特征有社会性、选择性和无偿性。因此 ,就社会学语义而言 ,社会支持是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者进行无偿帮助的一种选择性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5.
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与化解社会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视和不断化解社会矛盾。思想政治工作是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消释党群隔阂,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有利于形成社会和谐思想道德基础,促进社会协调稳定。只有建立起利益协调、诉求表达、预警预测和矛盾调处等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才能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6.
社会工作是促进失业人员就业援助的重要手段.实证研究表明:社区资源、社工人员具有的专业素养、政府投入对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失业人员内容影响显著;社工人员具有的专业素养对社会工作人才为失业人员服务态度有显著性影响;社区资源、社工人员具有的专业素养、政府投入以及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同度对社会工作人才为失业人员服务效果影响显著.要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对失业人员的就业援助作用,就必须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程度;要进一步推进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要进一步明确政府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7.
社会学视野中的失业概念及其启迪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学术界对于失业这一概念的认识尚处于一种模糊状态,这种认识上的模糊性导致了对业者范围统计得过窄或过宽的失误,从社会学视角来看,失业是一个合格劳动角色由于某种原因暂时未能获得或失去一个职业角色而发生的一种被迫性无职业流动或下向职业流动现象,这样的界定,不仅有助于澄清目前学术界对于失业的模糊认识,避免对失业者范围统计得过窄或过宽的失误,而且便于统计操作,因而具有全新的理论与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社会在农民工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问题上存在两种认识误区:一是农民工生活处于绝对贫困,二是农民工正与社会一起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从社会公正的角度看.农民工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农民工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问题的关键是制定公正的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19.
个人社会化作用于失业的规律在于 :失业主体的社会化程度越高 ,失业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小 ;失业主体的社会化程度越低 ,失业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个人社会化作用于再就业的规律在于 :再就业主体的社会化程度越高 ,再就业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再就业主体的社会化程度越低 ,再就业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就小。构建再就业的个人社会化机制 ,必须不断提高再就业主体的职业技能社会化水平、就业价值体系社会化水平和职业角色社会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挫折心理”及其矫正湖南师范大学陈成文大学生“挫折心理”的行为表现挫折是人的心理发展由不成熟过渡到成熟的必经阶段。由于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自我调适能力不同,反映出来的强度大小不同,因此,大学生遇到挫折后,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总体上大致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