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依据新区域主义理论,对现代化城市群体育公共服务跨域协同治理的基本理论架构、行动逻辑与现实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实践优化路径。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城市群体育公共服务跨域协同治理呈现出治理主体结构不合理、治理手段类型单一、跨域治理联动过程缺失、跨域信息共享碎片化、跨域治理效能不足等问题,而多主体跨域协同治理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城市群体育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选。据此提出优化路径:搭建多主体协商决策机构;推进激励与约束制度建设;搭建城市群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跨域性绩效考评机制;探索监督问责的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22.
共享经济"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经济技术革命新的代名词。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据分析法对我国体育共享经济的基本含义和发展态势进行探究。研究认为:目前我国体育共享经济存在整体发展迟缓,消费结构不合理;投融资活跃,投资结构失衡;平台结构缺失,且监管乏力等问题;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边界问题、法律困境、市场管制、市场垄断等因素;破解路径包括厘清体育共享经济的边界,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完善体育共享经济的相关法律,转变监管思路;鼓励体育共享企业参与跨界共享,拓宽共享路径;扩大体育共享企业的融资,引导消费走向;强化体育企业的共享能力,打造共享企业品牌等。  相似文献   
23.
为合理规划运动特色小镇空间建设,促进小镇可持续发展,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文化场景理论作为研究视角分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空间建设的适应逻辑、现实困境及实践路径。结论:参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空间建设的创新创意人才匮乏;小镇空间建设空心化、同质化现象严重;直接以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命名的针对性政策稀少且缺乏长远规划和人文关怀;地方居民身份归属不清,地方认同感不强是当前小镇空间建设的现实困境。实践路径:培育和吸引参与小镇空间文化场景建设的创新创意人才;以数据库建设打破小镇“空心化”“同质化”发展问题;转变公共政策制定取向,确立多方协调共建的体育小镇治理体系;塑造文化参与和消费实践中小镇居民文化认同的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24.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鲁西南地区普通高校学生体育健身消费观念、水平、动机及制约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鲁西南地区普通高校学生的体育健身消费观念较强,但消费水平还不高,主要制约因素为经济来源少等,针对普通高校学生体育健身消费的现状从个人、家庭、学校、政府4个方面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以促进大学生体育健身消费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5.
加快建设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亟需梳理我国全民健身政策体系的演进历程,揭示其内在逻辑和经验优势。研究认为:中国全民健身政策体系的演进历程包括启动探索阶段、全面推进阶段以及提档升级阶段。中国全民健身政策体系的优势特征主要体现在:党和政府主导全民健身政策体系的渐进式变迁,始终以人民体育需求调整全民健身政策体系,以政府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政策主体特征初步显现,以法规、战略、计划等为要素的政策框架体系逐步成型,以全民健身与多业态融合发展为格调的政策内容日渐明晰,以及全区域、全人群、全周期的全民健身政策供给趋于完善。新时代推进全民健身政策体系向治理效能转化的路径主要有:强化全民健身政策体系的宣传解释,优化全民健身发展的体制与机制,打造全民健身发展多元治理共同体,推进全民健身政策由文本转向实践以及构建基于人民满意度的政策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26.
采用Delphi、AHP、RSR等方法,构建了包含服务投入、服务内容、服务效果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以及34个三级指标的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指标体系,旨在促使政府体育部门更加注重服务意识,加快推进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并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思想,进行了实证性研究。  相似文献   
27.
协商决策是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采用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等方法,依据协商民主理论探究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协商决策的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认为:吸纳—协商—决策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从需求整合到利益博弈再到供给落实的民主进路;目前,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协商决策存在:体育服务复杂性与精英专家贤能影响议题吸纳、公共精神缺少与主体定位失准引发参与危机、政策保障不力与操作方式残缺制约协商成效、协商与决策存在张力致使决策落实陷入空转等实践困境。据此提出优化策略:引导公民理性参与和精准识别舆论意见完成议题吸纳;强化协商决策制度供给与培育公共精神助力协商参与;搭建全民健身服务协商决策平台体系推进可操作程序;政府引导与服务保障相结合实现协商与决策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28.
采用文献研读、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依据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审视公民参与地方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现实困境和优化路径。研究认为:回应—协商—监督—评估构成公民参与地方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民主运作过程。目前,公民参与地方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表现出“民主虚泛”的发展态势,存在需求吸纳不足,影响公民参与的民主选择;政民沟通协商不畅,制约理性共识达成;制度保障建设滞后,引发公民参与真空;公民参与监督评估羸弱,致使购买服务的动态调整失灵等现实困境。据此提出如下“民主重塑”路径:强化公共服务理念和培育现代公民,营造公民参与的社会氛围;创新沟通协商方式和渠道,缩短公民参与的社会距离;完善以程序性规则为核心的制度设计,保障公民参与具体可操作;坚持问质于民,推动监督评估与反馈调整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29.
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配置是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核心要素。该研究运用PMC政策评价方法,遴选1995—2022年期间的59项代表性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配置政策进行了量化评价和实证分析,构建了包含9个一级变量和46个二级变量的PMC指数模型,并对结果进行了可视化分析。量化评价结果表明,59项政策中有25项优秀政策、29项可接受政策、5项不良政策。实证结果显示,5项不良政策在一级评价指标政策性质(X1)、发布机构(X3)、政策受众(X6)、政策重点(X7)和政策目的(X8)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受众客体单一;政策目的确立不够清晰、重点指向不够明确,政策科学性有待提高;保障激励措施不够完善,有效性难以发挥。由此提出政策优化建议:拓宽政策受众范围;提高政策科学性;加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保障与激励措施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0.
体育融入卫生健康治理旨在依托整体性治理原则,通过体育与卫生系统间理念交融、多种形式协作、异质资源共享、技术结合等方式,实现卫生健康治理领域内体育健康治理的理念、机构、人员、技术及服务准入,形成完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体系、辅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优化妇幼保健方案、赋能健康老龄化、助力环境卫生整治以及支援健康贫困治理等战略定位。然而,受制于体育融入卫生健康治理的法制保障滞后、部门间关系薄弱、人才储备欠缺、技术标准有待明确、制度供给不足等困境,亟待借助印象机制(建立体育融入卫生健康治理的“符号”)、互信机制(强化体育与卫生部门的协作治理关系)、筹备机制(建设人才队伍、确立技术标准)、运作机制(建立融入治理的相关制度)、维护机制(以“激励—监督”支撑可持续治理),实现体育融入卫生健康的长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