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丁小平 《教书育人》2006,(12):24-25
新课程向纵深推进了四五年,一线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掌握怎么样,新课程培训情况到底如何?我们带着疑惑对一所40名教师的镇中心小学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调查的结果令人震惊:参加省级培训0人,市级2人(各参加3次),县级12人,26人从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新课程培训。我们对其中的几名一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大家对新课程都充满了热情和希望,但也掺杂一些忧虑。  相似文献   
12.
采用1997—2011年我国31个省区物流业面板数据建立随机生产边界模型,利用Kumbhakar等(2000)的方法对我国物流业TFP增长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分析表明:技术进步因素是我国物流业TFP增长的主要原因,技术效率改进、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因素均存在对技术进步因素的抵减效应;技术效率改进和规模效率因素的作用逐年递减,而配置效率因素的作用逐年上升。进一步对我国物流业TFP增长率的区域差异进行基尼分解,结果表明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是造成区域间物流业TFP增长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反映出各省区物流业发展存在较强的阶段差异。提升我国物流业长期发展水平,不仅依赖于先进技术和方法引进带来的技术进步因素,还必须注重提高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及配置效率;减少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则需要提升落后地区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第三次学术年会,于10月下旬在湖南衡阳举行。出席这次学术研讨会的60多位地市报总编辑,结合今年春夏之交发生的政治风波中某些新闻舆论导向的错误,集中探讨了如何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问题。此次年会收到论文53篇。与会者认为,加强新闻队伍的建设,对于地市报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有  相似文献   
14.
丁小平 《青年记者》2010,(16):66-66
社会新闻是晚报都市报纸的主打新闻种类,也是党报新闻报道的重点,写好社会新闻,意义非常重大。如何才能写好社会新闻?笔者认为需要注意和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禅悟与经教     
禅宗强调顿悟成佛,但是慧能及其弟子以及后来的众多禅师都非常重视对佛教经教的学习,这从悟道的因缘上来说是有其深刻的原理在.因此,即使上上根性的慧能及其弟子们也不能僭越.后代禅宗大师们呵佛骂祖的言论,有其具体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望文生义则往往造成狂禅之歧途.  相似文献   
16.
一、教师评价,应充盈人文关怀 小王是刚出师范门的新教师,一次在校长、教导处等领导"推门听课"中,小王一时不知所措,加之缺乏驾驭课堂的经验,教室里乱糟糟的.结果,校长也没有听完课,合上笔记本冷冰冰地拂袖而出,小王尴尬得无地自容,之后干什么事也无精打采,一蹶不振.  相似文献   
17.
丁小平 《师道》2005,(12):11-11
刚接手一年级新班不久,我班的峰同学便接二连三地制造了一些恶作剧,搞得班级鸡犬不宁,任课老师叫苦不迭,“真倒霉,怎么遇上这样的家伙?太调皮了”。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些家长纷纷打电话向校长室反映该生的“不是”和“越轨”,甚至提出了转班或转学的要求。作为他的班主任,我也一度为此忙得焦头烂额,为了全面了解峰的情况.我从侧面和正面掌握了峰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8.
作文创新不能抛弃是非标准,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要坚持对真、善、美的追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让学生学会做人。作文也是育人的手段之一,作文不能为作文而作文,应让学生关注人生、关注自我人格的修养。  相似文献   
19.
南岳尊者慧思大师依"一心三观"之法,证得"法华三昧",解行高明,并以此所证智慧而弘扬大乘佛法。弘法过程中,几度受到恶比丘和恶论师们的毒害,其护持正法、度化众生的慈悲大愿,便由此而有"金刚怒目"的特殊部分。从其自身的理论论证,及其宗教修行的证量、弘法的宗教实践来看,其"金刚怒目"的形式,正具有着"菩萨低眉"的慈悲本质。  相似文献   
20.
禅悟之境     
太虚大师依据自身证悟的成就,融贯佛教义理,施设种种名言,对参禅悟证的层次、果境的位次,予以清楚的描述,对指导佛教徒修行,振兴佛教,以及针砭狂禅、狂密之末流,均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