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987年6月25日和26日晚,被誉为“当代牧马人”的著名思想教育工作者,中宣部调研员曲啸同志,趁来承出席全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电教片选题会之便,应邀来我校做报告并和学生对话。 25日晚,曲啸同志为全校师生员工做了为时3小时的精彩报告。他结合自己曲折的经历,就时事、政策、人生、理想等方面的问题和师生开诚畅谈。他的发言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富于启发性,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  相似文献   
12.
《著作权法》是保护作者、出版者和读者三方权益的准则和武器。高校学报的编辑作为编辑部与著作权人之间法律的第一卫士,在编辑出版工作中对著作权把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报编辑要在处理稿件的过程中尊重作者的发表权,学报编辑部要加强管理,尽快处理稿件,增强编辑素质,提高工作效率,争取在法定的时间内通知作者并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在审稿的过程中,要坚持文稿的政治标准与学术标准,把好质量关。编辑要尊重作者的署名权,制止不当署名行为的发生。在编辑加工过程中恰当运用修改权,要尊重作者的学术观点和行文风格,不可改变作者文稿的基本内容。把握好文责自负与编辑把关的尺度,保护作品的完整性。在编辑出版印刷过程中重视学报的汇编作品权,维护期刊社依法享有的汇编作品的著作权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谈高校学报的编辑思想于佩琴高校学报以反映教学科研成果为主要内容。因此学校设置的各个学科在学报中都会有所反映.社科类学报一般都有文史哲经等多学科的文稿。体现学科特点,往往会造成学报内容庞杂,这种情形在高校学报发展初期表现得较为明显。随着高校学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作者通过对2136份县城村镇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和问题分析,结果显示,由于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学习家教观念较差、不良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等原因,影响了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其主要因素是家庭教育水平低、家庭教育环境差,政府有关部门又缺乏对家长的家庭教育培训工作。为此,本文试图通过研究搞好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大教育网络,做学习型家长的途径,以尽快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促使县城的家庭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5.
承德避暑山庄不仅是难得的避暑胜地,而且曾经是清王朝的第二政治中心。它和"康乾盛世"许多重要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有着密切的联系。清帝兴建避暑山庄的政治意义要远远大于它的避暑用意,山庄的兴建是清政府联络蒙古各部及巩固北部边防的一项重要措施。蒙古王公未出痘者,除扈从皇帝行围而外,还要在山庄觐见。随着众蒙古的相继来归,觐见者日益增多。山庄的建立使清政府与蒙古各部的联系更加紧密,康乾二帝通过接见、册封、赐宴、赏赉等形式,为自己树立了崇高的政治威信。清帝每年用近半年的时间在口外从事政治、军训活动。避暑山庄是其引见官吏、接见各民族王公贵族、外国使节及处理朝政,举行各种政治活动的场所,实际上成为清帝处理民族事务、加强北部边防的政治中心,在建立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6.
办好特色栏目是师专学报能够立足于高校学报之林的有效措施。依托地域优势而设立的栏目,对当地历史人物和风景名胜的研究,地域特色鲜明,填补了学术研究的空白;面向中学教育,研究中学教材教法的栏目,既有现实指导性,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高教理论与实践研究栏目,体现了高师的特点,对高师和中学教育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开创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即是开启了一个新时代。要保持长盛不衰,新兴的社会阶层应该克制贪欲,不做财富的奴隶,正确地使用新制度焕发出的社会能量,引领平民百姓过上富足安宁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学报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于1987年8月23日—26日在承德师专召开。来自我省各大专院校学报编辑部的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清华大学万景坤同志和北京图书馆的安秀敏同志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并且在会上做了学术报告,使与会代表开阔了眼界。此外,许多代表还在大会上宣讲了他们的论文,大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交流了学报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9.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传入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漫长的岁月,在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宗教习俗的汇通融合中,演变为中华民族的宗教之一,并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清代康乾二帝,为怀柔蒙古诸部,团结边疆少数民族,倡导佛教,在塞外兴建避暑山庄,并陆续在其周围修建了规模宏大的皇家寺庙群,广泛开展有利于巩固边疆,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宗教活动,使山庄周围寺庙群成为清王朝塞外的佛教圣地,在清王朝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