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1篇
科学研究   1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课程考试是高校评估学生学习成绩、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形式,充分发挥考试的测量、诊断、反馈、激励的作用,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对大学生而言,考试应该成为自主学习过程及效果的他人评价并且构成自我反思的基点;对教师而言,考试应该成为发展性教学过程及效果的自我评价并且构成教学经验生成或积累的信息资源。大学课程考试主要采取闭卷笔试形式,闭卷形式课程考试的关键在于试卷的编制。因此,提高试卷质量对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学改革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2.
为了探明童年创伤、亲子依恋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作用,采用儿童创伤问卷、依恋方式问卷和长处困难问卷对300名青少年进行调研。结果显示:童年创伤与安全型依恋显著负相关,与不安全型依恋显著正相关,与问题行为之间显著正相关;问题行为与安全型依恋之间显著负相关,与不安全型依恋之间显著正相关。结论:童年创伤可能破坏亲子依恋关系,进而导致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发生。家长应该为子女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良好的童年经历、高质量的亲子依恋关系意味着更少的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53.
54.
55.
任亮  唐林 《教育探索》2013,(4):22-23
根据高职教育的目标,课程建设小组基于"项目载体,任务驱动、教学做相结合"的思路,尝试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分别采用了任务导向、证书抵学分、分组教学、工学结合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在三届学生中开展教学实践,基本达到了学生毕业后不需要企业对其进行再培训就能上岗的目标,同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6.
大学发展必须有突出的专业特色和文化底蕴。先进文化对大学建设的指导不是进行教条式的演绎,也不是跟随市场,而是要把先进文化与内源式发展相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精神。大学文化的本质是创新,但创新不是赶潮流,而是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潜能,以人类文明的广博知识为背景,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要求,形成他们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7.
在简要说明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意义的基础上,介绍了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实验教学平台的组成及其各子系统内容,分析研究了各个子系统的功能要求和实现方法。通过实例给出了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实验教学平台的软硬件构建方法。基于该教学平台进行结构负载实验,得到不同工况下结构响应数据并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测出结构基频。实践教学证明,该教学平台具有良好的实验演示和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和理解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内容和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58.
[目的/意义]通过对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价值协同创造影响机理进行研究,识别出关键影响因素,对商务网站价值增加、顾客满意度提高以及整个生态链的价值增值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同时丰富其理论体系。[方法/过程]构建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价值协同创造的过程模型,并据此建立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利用专家打分法收集原始数据,运用模糊集理论-DEMATEL法对各项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结果/结论]最终识别出顾客满意度等8项因素作为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关键影响因素。从3个角度提出促进以及优化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价值协同创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59.
【目的/意义】展开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知识交流行为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研究,以剖析该研究领域的概况, 并归纳总结出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知识交流行为的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状况,对于深化其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 论和实践意义。【方法/过程】本文运用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文献调研法,并使用Citespace、Vosviewer等可视化 工具对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知识交流行为的发文量、作者分布、高频词分布、期刊分布等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知识交流 行为的研究状况作出了具体的描述分析。【结果/结论】本文归纳分析了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知识交流行为的研究进 展状况,为后续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0.
逆反心理是一种抵触、不顺从的社会心理现象,这种现象在青少年身上的表现尤为突出.究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主观、客观两大方面.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对于积极的逆反心理应注意加以引导和利用;对于消极的逆反心理,应在具体分析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引导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