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91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美学辩护     
为美学辩护,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三个:首先是“美是什么”?因为没有“美”,就没有“美学”。其次是“美学是什么”,它要论证的是一种专门认识(叙述)“美”的科学(话语)是如何可能的?换言之,即使世界上到处都有“美”,但假如不能通过一整套符号、形式和概念把它明确下来,那么人们依然不可能知道什么是美的或不美的。在这种意义上讲,“美是什么”和“美学是什么”,是为美学辩护  相似文献   
92.
借助于西方现代学术的科学观念和理性方法,中国现代学术获得了一种全新的格局和风貌。由于受西方现代学术的影响过于深重,也直接导致了中国学术语境的倒错和中国学术话语的丧失。这个负面的影响在今天已变得越来越严重。如果说在学术与政治过于密切的时代中,主要牺牲的是“学术本身的独立性”,那么在学术环境相对自由或半自律的状态中,如果没有一种独立的中国学术语境和话语,那么它在理论实践中必然要牺牲掉“中国学术的学术独立性”。一种中国学术的“学术独立”是如何可能的,就是对现代中国学术理念及其精神的真正继承和发扬光大。在《澄明美学》中提出的“非主流美学”观念及其研究方法,就是在中国美学领域中从事“当代学术独立”和“中国美学学术独立”的一种双重试验。  相似文献   
93.
经验派美学家博克最早将“竞争心”与“崇高美”联系起来。竞争心是人“一般的社会生活情欲”之一,它是“自己在人类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方面要比别人优越”的要求,“就是这种情欲驱遣着人们千方百计地炫耀自己。”在博克看来,竞争心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本能力量。朱光潜先生指出:“这个看法显然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商业竞争。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博克把这种竞争心和崇高感联系在一起”就美学自身的发展来说,博克将竞争心与崇高美联在一  相似文献   
94.
关于中国古代论中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模糊不清问题,我们一的做法是对于它们进行更为严密的分析和界定,这就是所谓的概念分析方法。对古代学概念进行阐释的真正困难,在于古今思维方式的本体差异和不同,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变成如何改变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以便能够认同古人的思维方式,并按照古人的思维方式来把握古代论概念的真实内涵。  相似文献   
95.
刘士林认为,北方话语哺育了中国民族的道德实践能力,而从江南话语中则开辟出这个以实用著称于世的古老民族的审美精神一脉。江南话语是中国诗性话语体系的一个专门执行审美功能的元叙事。要使江南按照它的本来面目在当代世界中澄明出来,一种关于江南话语的语言本体论意识是惟一的桥梁。徐雁平认为,以学术和文学为特色的江南世家图景的绘制工作,才刚刚开始,它的展开与深入,必须建立在对清人诗文集和家谱族谱等文献的梳理排比基础之上。只有在注意到每个诗学世家的不同性(如海宁查氏、德清俞氏)的同时,又能以多视角观照问题,才能绘制出细节丰富的江南世家图景。朱逸宁认为,在江南文化的发展史上,晚唐五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阶段,因为正是在这一时期,江南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文化现象和人物,江南的精神气质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并从此开始取代北方成为中国诗性文化的象征。耿波认为,在明清时代的江南城市文化语境中,士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变成了互利互惠的组织化。士人之间互通声气,互相援系,为了能在城市文化生产的逻辑中生存而结成了一个“共同体”。江南士人在城市文化语境中所产生的那种在张扬个体和“士志于道”的事业之间寻求调和的深微刻苦精神心态是城市文化中最富诗意的因素。江南士人的情性状态是热力的,但同时又是深微的。它不同于西方文艺复兴的浪漫主义,而是呈现出一种情感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96.
上海现代都市文化新形态的发育、建设与成长,与上海城市特殊的城市早期经验以及在综合各种因素基础上形成的深层文化结构有更直接与密切的关系。与有2000多年以上城建史的杭州、苏州等江南大都市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原创与创新而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传统相比,上海主要是通过学习、模仿与交流来弥补自身在文化上的先天不足与缺陷的。西方实用主义、北方实践理性与江南诗性文化,在它们日后的相互对立与相互融合中,为上海现代都市文化的复制、生产与传播提供了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深层结构。  相似文献   
97.
作为实证性很强的社会科学研究,其重点主要在城市的空间、经济、金融、物流、人口、种族、性别等方面,都市文化只是其中的一个附属部分,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学术对象与领域。就中国人文学科而言,在价值观念上深受西方影响,农业文明传统培养的对自然、乡村的深厚情感,特别是中国当代城市化进程的特殊性,这些对于理性、科学地认识与研究都市文化,都是极为不利的因素。必须为都市文化研究建立一个科学的理论基础与框架体系,使来自不同学科、不同价值领域的观念、理论与方法得到有效的整合。  相似文献   
98.
在许多当代中国思想史、哲学史、文化史、文学史研究中,宋明理学与文化研究基本上处于一种“向下讲”的庸俗化阐释语境中,它特有的学术价值与精神魅力没有得到充分彰显。因此,从学术视野重新阐释宋明理学的真精神,实际上仍然具有一种填补空白的特殊意义。许总先生最近出版的《宋明理学与中国文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具有了一种十分突出的学术批判意义。宋明理学可以说有两大基本特色,一是从中国学术史的视野作观,它的基本精神特征无疑就是它的理性精神,这一点也是不少学者都已注意到的。然而在以何种学术语境来解释这种理性精神的本…  相似文献   
99.
七六年一声惊雷,时代巨变,中国人民终于冲破了林彪、四人帮设置的“精神上的巴士底狱”,重又回到了久违的阳光灿烂的大地上,寒冬渐渐退到幕后,鲜花正待重放,人性、心灵、精神开始返回生活中,满目疮痍的文化废墟上,人民终于又开始了重建工作,迈出了精神探索的沉重的脚步。从这里开始的这段历史,被我们习惯地称为“新时期”,它的确从起步时就充满了激动人心的巨大魅力,虽然这历史起点上满是  相似文献   
100.
在都市化进程中,随着财富和人口集聚规模和数量的巨大增长,城市对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其结果是文明、文化、社会等研究逐渐聚焦于城市之上,并成为2008年城市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