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文化理论   21篇
信息传播   8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
“肖沃事件”
  2014年11月17日,以培养了包括现任总统奥朗德在内的众多领袖和精英而享誉世界的巴黎政治大学(Sciences Po)宣布,对其下属的巴黎新闻学院执行院长艾格尼丝·肖沃(Agnès Chauveau)给予暂时停职的处理,原因是她被指控在《世界报》和新闻网站“赫芬顿邮报”上开设的专栏中“剽窃”了别人的文章。  相似文献   
72.
传感器新闻(Sensor Journalism) 2002年首先在美国出现,近几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它是指专业记者和自媒体运营者通过传感器收集和利用海量信息与数据来“讲故事”的新闻生产模式.传感器具有感知环境的细微变化、采集海量数据的强大能力,在包括新闻业在内的各个领域被广泛运用,成为当前新闻报道中的一种常用工具.显而易见,传感器新闻将成为新闻生产的一种“新常态”.  相似文献   
73.
移动网络媒介的普及带动了“公众新闻”的复兴,标志着全民传播时代的到来.新闻媒体在经历市场化、产业化的洗礼后,正在由“广告依赖”向“服务导向”的运营模式转型.结合当前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媒体机构应该引入新闻生产的“众包”机制,提升受众的参与度,按需打造各种具有“公共性”的内容产品.  相似文献   
74.
世界媒体和文化发展的不平等格局进入新千年以后,全球新闻传播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的崛起和移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以美英两国为主导的全球传播格局被逐渐改写。长期以来,美英两国对全球信息传播和流行文化的  相似文献   
75.
近一个时期以来,"中国梦"成为国内思想界和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和媒体宣传报道的焦点,基本上集中于内宣的层面。实际上,"中国梦"的宣传应当是一个立体工程,最终达到的应当是"内聚民心、外结盟友"的效果。从当前中国的国际地位和所处的舆论环境来看,"中国梦"在对外传播层面上的重大意义应当得到决策层、理论界  相似文献   
76.
1995年是因特网由局域网向全球拓展的起步之年,也是首家网络新闻杂志“沙龙网”(Salon.com)诞生之年,2016年初脸书专门辟出专页纪念其创刊20周年,吸引了全球数百万粉丝参与和互动,足见其在新媒体发展史上的影响力.沙龙网在创办之初,顺应人类社会网络化的传播变局,突破传统媒体向网络平台“搬运内容”的成规定势,探索运用全新的“互联网思维”来创办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杂志”,因而大获成功,被誉为“互动版的《纽约客》”.其后随着数字化融合浪潮的兴起,开风气之先的沙龙网却因种种原因未能保持其旺盛的创新动力,逐渐在激烈的传媒市场竞争中走向衰落.沙龙网的兴衰充分说明,自上世纪末由互联网引发的传播革命仍处于“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新媒体机构只有坚持“常为新”的宗旨,方能永葆活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77.
肇始自2010年底的“阿拉伯之春”在中东地区产生了“涟漪”效应.受此波及和冲击,2011年3月,叙利亚国内积怨已久的宗教和社会矛盾终于在线上和线下全面爆发.社交媒体平台上海量的图文推送、视频录像和评论跟帖成为外界了解这场危机的主要渠道.如果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越南战争分别开启了“广播战争”和“电视战争”的先河,那么把叙利亚内战视为有史以来第一场由社交媒体全面主导的战争并非言过其实.  相似文献   
78.
近年来,中国的“大国崛起”带动了国际传播能力的日渐强大,国家形象和声誉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这与开展“大国外交”和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的国家战略是一脉相承的。换言之,中国要成为有影响的世界大国,就要尽快扭转目前在全球新闻舆论场上“西强我弱”的局面,打造与中国国际地位相匹配的软实力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79.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疫情大大推动了公共外交由线下向线上、由现实世界向虚拟空间迁移的步伐,加速了国际传播和公共外交走向数字化、智能化的进程。一方面,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这类全球性危机时,数字公共外交为国家形象的管理和品牌塑造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另一方面,疫情所呈现危机时期的复杂传播格局也为数字公共外交的开展带来了一定挑战。总的来看,此次疫情期间数字公共外交实践对于我国的启示在于,为在数字空间建立一定话语权,向世界说明中国经验,我国公共外交实践必须适应数字时代的传播逻辑。我国未来的数字公共外交工作应增强战略性部署,调整组织机构设置,进行数字化调适。在数字技术引领的人类传播第三次革命的大潮面前,学界和业界应当加强合作,推动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的转型升级,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80.
当今新闻业面临着包括新媒体技术冲击和传统广告收入锐减在内的多重挑战。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传统新闻业的变革,从播客、短视频到直播,新闻业积极探索应用新媒体技术来创新报道内容与形式,争夺受众的眼球,按照"注意力经济"的模式来探索新的营收路径。另一方面,面对报刊发行量和传统广告收入的锐减,传统媒体开始纷纷采用数字广告、付费墙、原生广告等新的广告形式扩充收入来源,支撑行业运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