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10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1950年初我在上海三联书店工作时,就知道丁景唐先生地下工作的革命经历和热情坦荡的人品气质。不久,我就奉调到北京工作,一晃半个多世纪的岁月流失了。这位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很有影响的文坛活跃健将,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专家,又是编辑出版界的前辈。虽然不曾谋面。但一直心向往之。这期间,我断断续续读过他关于鲁迅、瞿秋白的研究文章,和现代出版史的文章,以及思  相似文献   
52.
沉重的怀念     
寒冬刚刚过去,已是3月的春天了,然而却传来不幸的消息。9日那天晚上,我在翻阅《中国新闻出版报》的时候,突然一则“讣告”映入眼帘,读到王大路同志在前天因病逝世的噩耗,似晴天霹雳,被一声响雷惊住了。这次大路同志突然病危住院并没有风闻,伍杰同志在电话  相似文献   
53.
我至今珍藏着一幅邹韬奋先生半身油画像的印制品,神态庄重,色彩明亮,有一种感人的强烈印象。那帧像页是我四十六年前刚刚参加三联书店工作时保存下来的。我敬仰韬奋先生,对这幅画像也留下深深的记忆。1950年我调到北京后,三联的老同志告诉我,这油画是曹吾画的。画家曹吾就是曹辛之同志的笔名。可以说,我认识辛之同志的绘画  相似文献   
54.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0年,是我国马恩列斯著作翻译出版工作继往开来的大发展时期,是翻译出版工作水平极大提高、达到前所未有规模的新时期。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列宁全集》(第二版)和《斯大林全集》三大全集为代表,以及《资本论》等大批马列经典著作单行本的出版发行,为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满足广大人民学习和研究需要,作出了巨大贡献。50年来马列著作翻译出版的丰硕成果,在我国当代出版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55.
我一向敬重文坛前辈、编辑大师叶圣陶先生,在中学时代就读圣陶先生的《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童话、散文、小说作品。  相似文献   
56.
何长凤教授编著的《贵阳文通书局》一书在我案头已有大半年时间了。封面古朴、版式疏朗、印制精良,我是十分喜欢的。这是由贵州教育出版社梁茂林先生也是本书的责编寄赠的。梁先生附了一纸短信,他说:“贵阳文通书局在中国出版史上存在过41年,也曾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为传承文明做出过重要贡献,但它被尘封了,被忽略了。”因此他希望“能为此书发  相似文献   
57.
周振甫先生离开人间走了,殒落了一颗编辑的明星!几个月前也在八宝山为另一位编辑家郑效洵先生——这位外国文学翻译家和编辑家,是我编辑工作的引路人——送行,现在周先生又离去了。哲人其萎,好些天我的脑际总浮现出周先生和善又有些腼腆的微笑。我学生时代在上海时,常读开明书店的书刊,就知道周振甫的名字。许多年来又陆续读过他编辑或创作的一些书籍和文章,并且了解周先生的人格和品德。80  相似文献   
58.
承你来信问我书评的写作方法,我很高兴。尽管对于如何写好书评,确实说不出很好意见,只是觉得这个问题值得研究,因此乐于跟你交换意见。  相似文献   
59.
图书出版以后就有不同的命运,有的由于内容平平,引不起读者的注意;有的由于评论界写的推荐评介,而在读者中迅速传播。但确实也有不少好书由于评论界对它冷淡而默默无闻,至少没有得到及时的广泛传播。50年代,何其芳出版过两本杂文集《星火集》及其《续集》,作者曾经给一位同志写信说:“谢谢你对于我过去写的一些杂文的评论!我那两本杂文集子所受到的待遇是比较冷淡的,好像《续集》尤为如此。”(见1991年1月11日《文汇报·笔会》)可见,图书的作者是多么需要书评  相似文献   
60.
报刊书评编辑对稿件的要求中,字数总是很重要的一点。现代报刊文章的世界性趋势,要求写短小精悍的文章,书评也不例外。但是小文章并不就是小品文。《中国图书评论》今年第一期开辟“书评小品”栏目,我以为很有意义,又是十分重要的。小品文,通常是指散文中的一种体裁。它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又有多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