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10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在十年动乱时期,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妄图抹煞三联书店的成绩,竟然污蔑三联书店是“三十年代的黑店”,加上种种莫须有的罪名,于是“三联”被迫停止了出书。祗是在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三联书店才有可能逐步恢复自己的出书方针。为了拨乱反正,“三联”近年来陆续重印和出版了一批文集,  相似文献   
72.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随着出版管理体制的改革,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很快,呈现繁荣的景象。出版对外交流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出版日益扩大;我国的版权保护立法工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984年以后,我国开始逐步制定和完善出版法规、积极开展版权保护工作,建立机构,培训相关业务人员。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版权贸易量的增加和我国加入WTO后,中外出版合作的广泛开展,学习和掌握版权知识的需要,日益普遍深入。然而我国版权理论和立法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在知识产权法学研究领域已涌出一大批专家、新秀,并有一批理论成…  相似文献   
73.
书评二题     
(一) 书评是评论图书的一种独立的文体,但在其他文体中,往往也包含有评论图书的内容。鲁迅在给一位青年开列的读书单中有《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并认为这本书的价值是“现有的较好的书籍之批评。”  相似文献   
74.
我是做图书编辑的,深知文字编辑的甘苦。长期在出版社与书刊编辑打交道,总能体会到书刊装帧设计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也深知美术编辑装帧设计的甘苦与贡献。就书刊出版物而言,文字与装帧、内容与形式是互为表里又互相支持,在著译者提供稿件的基础上,共同努力创造着书刊的辉煌。  相似文献   
75.
朱南铣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有 30年了 ,时间的消逝 ,并没有冲淡对这位出色编辑和优秀学者的怀念。他的音容笑貌、道德文章时时浮现在我的脑际。在三联书店老同志联谊会成立的会上 ,几位同志都谈到南铣先生 ,大家都深深感到失去这样一位优秀编辑和学者是出版文化工作的很大损失。195 0年初 ,上海解放还不到一年。我决心不再上学而报考三联书店 ,在南屏女中的考场上 ,笔试完成后还要口试。我走到一位戴眼镜的中年人跟前 ,他穿一身灰色棉制服 ,显得很整洁 ,那顶解放式的棉帽下是一张方圆的脸 ,泛起和善的微笑 ;谈吐举止完全是斯文的知识分子。他在…  相似文献   
76.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出版史料>杂志在上海创刊,不仅是我国现代出版史上开先河的创举,它的意义和影响也涉及文化研究的方方面面,至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77.
在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的日子,《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1至4卷开始发行,同理论、宣传、教育战线的广大读者见面了。《列宁全集》新版是根据中共中央1982年5月的决定,由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  相似文献   
78.
近20年是编辑史、出版史研究的活跃时期。有组织地开展活动和有领导的集体研究与分工合作,对推动研究发挥了很大作用。出版业内人士、高等院校师生和相关部门专家学,是研究的基本力量。20世纪最后10年的地方出版史料编纂,以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为代表的社史研究,以及编辑出版人物研究、出版史料汇编,硕果纷呈,使“两史”研究进入崭新时期。  相似文献   
79.
上世纪50年代,沈从文先生在故宫午门城楼上默默地埋首于丝绸文物研究的时候,我有幸听到他强调从考古发现、文物实物研究出发,进行历史研究的重要意见。1956年前后,历史学家金灿然主持编辑《中国历史图谱》时,就请沈从文先生参加,并负责全书的图片编辑工作,在编辑组里就时常见到和蔼寡言的沈先生。记得有时他拿起古代丝绸服饰的图片,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多么美呀!”沈先生略带乡音的细声慢语,此情此景,记忆犹新。60年代沈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