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7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胡继明教授的《(广雅)研究》在学界具有一定影响。《(广雅)研究》的价值在于深入分析和探求了《广雅》的内容和语料来源;站在汉语词汇学的角度来分析《广雅》所收词语,揭示了汉语词汇的系统性;充分论证了《广雅》在训诂学上的地位。是雅学研究又一重要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考察东晋南朝道教典籍中有关"(贝危)"的用例的基础上,结合信徒修道文化,对该词的意义进行了疏理,并对前贤的看法进行了补充。  相似文献   
13.
周作明 《图书馆杂志》2005,24(10):76-78,63
《云笈七笺》是道教文化研究的重要典籍。中华书局新近出版的此书的点校本虽总体质量较高,但也难免有疏忽之处,本文对书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商补。  相似文献   
14.
对马与中国古代历史的文化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是人类豢养的六畜之一。在中国古代社会里,马与人们的关系,最初只是日常生活上的关系,马供给人们马乳、马肉,供人们出行时乘骑。随着中国古代礼制和中国古代战争的发展,马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就愈来愈显突出,在人们的乘驾之礼、丧葬之礼及民族的冲突和诸侯的战争中都少不了马。马由人们生活中的一般地位,上升到礼仪和军政的重要地位,形成了中国古代特殊的马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饰物文化的起源,从人类对自然物质的认知开始。文化与饰物的关系是双向的,文化支撑饰物,饰物体现文化。中国饰物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成果中,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部分。由伦理而形成的社会等级规定,始终贯穿在中国古代传统饰物的设计思想和艺术装饰的原则上。不同的民族聚居环境,形成民族对事物认知的差异,形成了民族饰物文化的差异。各民族饰物文化的汇合,就组成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饰物文化。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饰物文化。21世纪应是中国传统饰物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的世纪。  相似文献   
16.
《云笈七笺》是道教文化研究的重要典籍,文章对中华书局所出点校本中的某些有待完善的地方继续作了商补,并对道教典籍整理的重要性及方法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秦汉车马驾御赐马制度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在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区别严格的等级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它构成了封建社会一个突出的特点。具体就马而言,秦汉时期有所谓“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有变则以济远近之难,安宁则以别尊卑之序”的思想,而且信守“衣服车马贵贱有章,以褒有德而别尊卑”的金科玉律,建立了一套从天子到百官等级严格的车马驾御制度。 秦汉车马驾御制度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皇帝的卤簿之制;二、车驾马匹的等级规定。 皇帝的卤簿之制,按蔡邕的解释是:“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簿,有大驾,有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考察东晋南朝道教典籍中有关"(峗)"的用例的基础上,结合信徒修道文化,对该词的意义进行了疏理,并对前贤的看法进行了补充.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史》是历史系科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包括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发展、思想文化进步、科学技术发明等多方面历史的课程,知识内容涉及素质结构中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等方面的教育。《中国古代史》课程的教学不应局限于历史学科的专业教育,而应在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新世纪的发展形势也要求我们在大学素质教育中加强《中国古代史》课程教育  相似文献   
20.
王莽改制是西汉史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它的研究,人们较多地是注意从西汉末年的社会经济与政治形势,谈它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而从经学的角度来加以探讨,则不多见。王莽的改制,按其依据的理论,又常称为“託古改制”。其实,所谓王莽的“託古改制”,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应是託古经以改制,就是说王莽企图照搬秦汉以前的古代经典来修改和代替西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由于在王莽改制的同时,经学上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