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1篇
教育   274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3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按我出生的环境,我本应该终生成为一个贫农。但是造化小儿却偏偏要播弄我,把我播弄成了一个知识分子。从小知识分子把我播弄成一个中年知识分子;又从中年知识分子把我播弄成一个老知识分子。现在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耳虽不太聪,目虽不太明,但毕竟还是“难得糊涂”,仍然能写能读,焚膏继晷,兀兀穷年,仿佛有什么力量在背后鞭策着自己,欲罢不能。眼前有时闪出一个长队的影子,是北大教授按年龄顺序排成了的。我还没有站  相似文献   
142.
当我还是一个青年大学生的时候,报刊上曾刮起一阵讨论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微风,文章写了一些,议论也发表了一通.我看过一些文章,但自己并没有参加讨论.原因是,有的文章不知所云,我看不懂.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这种讨论本身就无意义、无价值、不如实实在在地干几件事.……  相似文献   
143.
长生不老     
长生不老,过去中国历史上,颇有一些人追求这个境界。那些炼丹服食的老道们不就是想“丹成入九天”吗?结果却是“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最终还是翘了辫子。  相似文献   
144.
当我在德国学习的时候,德国并没有规定学习的年限。只要你有钱,你可以无限期地学习下去。德国有一个词儿是别的国家没有的,这就是“永恒的大学生”。德国大学没有空洞的“毕业”这个概念。只有博士论文写成,口试通过,拿到博士学位,这才算是毕了业。  相似文献   
145.
怀念母亲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的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相似文献   
146.
学会成功     
什么叫成功?积七八十年之经验,我得到了下面这个公式:天资+勤奋+机遇=成功。  相似文献   
147.
成功     
天资+勤奋+机遇=成功……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还是先举韩愈。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两句话是大家所熟悉的。  相似文献   
148.
现在分析、批判民族文化虚无主义非常重要。前几年反传统成了时髦的口号,“全盘西化”思想猖獗,这种情况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很有害,现在应该对民族文化虚无主义加以批判、分析。民族文化虚无主义思想是民族自卑心理的表现,也是向往资本主义的一种表现。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处在民族危机下,一  相似文献   
149.
略读是一种很重要的阅读方式,纵观大意,迅速把握住文章的主要之点,是略读的基本特点。略读与那种囫囵吞枣、浅尝辄止式的阅读方式不同。它是一种有目的的、精神高度集中的阅读活动,是在阅读中略去枝节问题,抓住关键,用较短的时间掌握文章的精髓,而后者则是毫无目的,漫不经心的阅读活动。叶圣陶先生说得好:“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运用。”阅读目的不同,文体特点不同,略读方法也不相同。就说明性的阅读材料来说,要弄清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说明的意图,说明的主要内容,说明的事实和推断等。就议论性的阅读材料来说,要弄清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把握观点的形成过程,理清论证的思路,概括内容的要点等等。但略读也有许多“共性”的方法,聚焦法就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它指的是在快速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抓住文中的核心问题,加以深入思考的阅读方法,也就是在浏览文章大意之后,迅速把握文章的思想精髓,达到“观其大概,了然于胸”的阅读境界。用聚焦法略读季羡林先生的《从哲学的高度来看中餐和西餐》,首先应把握住作者对中西餐不同的烹饪形式(鱼、肉、鸡、鸭等是否与蔬菜合烹)所作的勾勒和所发的议论,然后再明了中西餐差异的文化背景和哲学原因(综合思维和分析思维),特别是东方哲学的“道”的思想,风味独具,可以从中读出季老的个性爱好和治学之道来。  相似文献   
150.
    
季羡林 《阅读》2014,(Z3):14-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