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科学研究   4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目的/意义]基于科技文献构建问题—方法矩阵,探索科技文献研究内容新颖性评估方法,辅助科技查新应用。[方法/过程]对科技文献内容进行信息抽取,提取研究问题和方法内容文本并构建问题—方法矩阵。利用LDA模型对科技文献采用的问题与方法进行分类,将科技文献在问题—方法矩阵中定位并可视化。通过设定阈值划分区域,确定待评估科技文献研究问题和方法所在区域,进行新颖性评估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结论]提出的基于问题—方法矩阵的文献新颖性评估方法通过可视化方式不仅有利于辅助科技查新判断,还可服务于创新选题。[局限]基于科技文献的研究问题与方法信息抽取和新颖性评估计算的自动化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通过科技创新供需矩阵构建及矩阵评估研究,探究科技文献集合对应研究领域内科技创新供需状况,发现研究热点,预测研究趋势,辅助研究机会发现。[方法 /过程]提出一种基于科技文献的科技创新供需矩阵,并将其应用于科技创新供需状况评估。该方法将科技文献中的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映射到需求与供给并形成矩阵表示,对矩阵维度进行组织排序,依据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的共现关系开展矩阵供需状况评估。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结果 /结论 ]基于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对科技文献文本进行细粒度知识单元关联分析,构建科技创新供需矩阵,有助于分析相关领域研究状况,了解研究进展与趋势,发现潜在研究机会。  相似文献   
14.
机器翻译研究用计算机实现不同自然语言之间的翻译。自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开始,人们一直在研究和探索高质量高效率的机器翻译技术。近年来,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和基于统计的机器翻译这几种主要的翻译模式共同存在且相互补充,并有不断融合之势。随着中国和日本在科技、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机器翻译研究对于打破汉语和日语之间的语言壁垒进而推进中日两国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中国和日本两国机器翻译研究人员已经开展了大量的汉日/日汉机器翻译的理论研究与系统研制,已取得了有效的成果,但距离大规模实际应用和高标准的翻译质量的要求尚有差距。为此,中日两国机器翻译人员有必要在汉日/日汉机器翻译技术与系统研制方面展开合作,特别是在对齐平行文本、实例词典、专业术语词典以及句法分析等共同课题方面展开合作。文章介绍了中日两国机器翻译研究的进展并加以比较,对中日两国在机器翻译领域的合作做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对多语言信息进行语义层面的精确描述,为用户提供准确的跨语言信息资源,是当前多语言信息服务中必须面临和解决的实际问题。多语言主题词表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工具资源之一。文章首先介绍了国外三个常用多语言主题词表,然后对多语言主题词表在多语言信息自动标引和多语言信息检索两个领域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说明多语言主题词表在多语言信息服务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针对海量科技文献新颖性评估需求,从科技论文研究问题与方法视角出发,利用科技论文摘要与相关引文文本,构建科技论文的评述画像,用于辅助科技论文新颖性评估。[方法/过程]提出一种综合“自评+他评”内容的科技论文评述画像方法。该方法基于期刊论文结构化摘要文本解析问题和方法等句子,以单篇期刊论文为目标文献,将施引文献中引文句子作为引文数据集并分类后,可视化呈现科技论文的自评和他评内容。目前科技论文评述画像分为两种:一是按照引用问题与方法等分类并可视化,二是按照自引他引及情感分析进行分类可视化。[结论/结果]构建的科技论文评述画像能够从论文作者与引文作者的双重视角综合展示目标论文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引他引及情感分析信息可有效辅助科技论文新颖性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