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622篇
科学研究   8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2篇
综合类   20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5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31.
张逸令 《时代教育》2009,(6):189-189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又分为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种环境在地域上和结构上互相重叠联系、构成统一的整体——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分异性和各组成要素不断演变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2.
作为先锋戏剧的代表人物之一,孟京辉在导演手法上汲取传统戏曲重视假定性,注重表演的虚拟性和间离性,在戏剧观念上也汲取了戏曲的“娱人”文化品格,为先锋话剧注入传统戏曲因子,焕发新的活力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3.
人们对《木兰诗》首句“唧唧复唧唧”中的拟声词“唧唧”历来有不同的认识,笔者认为,根据文境句式和史料考查,“唧唧”释为“叹息声”更妥。  相似文献   
134.
文章对主体性教育在养成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揭示了两者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还结合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推行的"目标激励与行为养成相结合教育模式"的实践,对寓主体性教育于养成教育作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5.
通过对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的深入讨论,得出L1和L2之间无互感耦合时,电路能够振荡;L1和L2之间有互感耦合且反接时,在弱耦合情况下电路也能够振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6.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高职学生思想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认真抓好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的同时,必须重视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通过创新党建工作、拓宽教育平台、丰富教育载体、加强党建工作队伍建设等措施,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7.
138.
“入世”后,我国信息产业比其他行业的开放程度更高,在高端信息产品制造、电信服务等领域面临严峻的挑战。只有通过优化产业与产品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创造力,加强法制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等途径来保障和促进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9.
“到”这个词,一般语法书都把它作为兼类词,即分属动、介两类.但是,“到”在什么情况下作介词,什么情况下作动词,一直未有明确的界说。张志公先生曾在《汉语语法常识》(上海教育出版社一九五九年版)一书中讲到,“从”“往”“把”“被”“对于”“至于”“由于”等,是典型的介词,它们完全没有动词在造句法上的作用。“在”“到”“拿”“用”等是处在动词和介词交界的地方的。(第148页)他曾提出区别动介的三条标准,但未涉及到具体词的区分。《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中,把“干到第三天”之类的结构中的“到”作介词,但又提出“这种结构很象是动词和介词结合到一起,成为一个他动词,后面带宾语,这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第219  相似文献   
140.
周而复同志的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第三部所反映的是“三反”“五反”运动以后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斗争。我国建国以来对民族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这时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小说的第三部把握住了这个阶段的时代脉搏,深刻地、细致地写出了民族资本家中的大多数既接受了刚刚过去的运动的教育,又蠢蠢而动进行着“合法斗争”,而工人阶级则按照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对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