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方兴东 《传媒》2008,(9):62-65
最近,互联网“寒冬论”日渐热闹,甚至逐渐变成一些业界人士的共识。“冬天”的说法有其合理之处,但是,我们也不能片面理解所谓的冬天。“冬天”之说,其内涵远比词汇本身更丰富。简单点说,所谓“冬天”,也就是舆论一边倒,投资者兴趣急剧下降,提供新兴网站发展的资本猛然下降,新兴网站一时难以依靠自身业务支撑发展,甚至生存,形成了所谓的“冬天”。当下互联网,投资者彻底麻木了,舆论也一时找不到兴奋点了,创业者也郁闷了。  相似文献   
12.
与5年前相比,中国互联网已经钱眼大开。但是,钱眼还是有阳关道和独木桥之分,也就是说有轻松的钱和辛苦的钱之分,有纯粹为钱而钱的钱和有成就感的钱之分。那么,它们各自的取向究竟如何?要说得直白一点,最近5年之内,中国互联网挣钱的阳关道并不多,最大的钱眼就是:挣穷人的钱,挣小孩的钱,挣无聊的钱!这是一个美好而又残酷的现实,这是一个富有诱惑而危险的抉择。网  相似文献   
13.
14.
2003年民间博客网站引发的互联网反黄运动以及"木子美现象",成为中国媒体业的热点.正如两次事件所展现的截然不同的积极和消极社会影响,博客发展也是一面双刃剑.新技术催生的个人出版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作为总体的个人出版的力量,理论上将是排山倒海的.但是极度分散的个人出版,作为媒体工业的外延部分,也没有能力与媒体集团整体抗争.那么,博客的兴起究竟对传统媒体带来什么样的冲击?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积极面对新技术,趋利避害,因势利导,把握主动……这些问题已经是传播学界和媒体业面临的极为迫切的问题.本文初步探讨以博客(blog)为代表的个人出版的传播学意义,分析博客与传统媒体的竞争、共生和问题,并且初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认为,新技术将不断为以博客为代表的个人出版助力,个人出版将更具破坏力与建设性.以博客为代表的个人出版,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在充分肯定博客的重大意义的同时,也不能回避博客潜在的破坏性.但是,问题的核心除了博客社区本身的自律之外,更在于如何对博客为代表的个人出版进行有效的引导与管理.  相似文献   
15.
1998年以来国内新闻传播学者所撰写的涉及互联网传播的专著已近60本;可大多数处于概念和资料整理阶段。深度的具有原创性的论著几乎是空白。  相似文献   
16.
人们对于互联网的描绘文字已经铺天盖地,但是,浪漫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氖围主导了这个世界。2000年,纳斯达克股市的崩溃结束了资本狂飚的超现实阶段,随着股票价格一起下落的就是人们对于互联网的热衷。虽然全球网民依然增长不已,但互联网的神奇色彩开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互联网发展开始步入一个艰难的爬坡阶段,很多隐患开始或者即将显露出来,如果不加以重视,中国互联网发展很可能会走极大的弯路。  相似文献   
18.
2005—2006年中国博客发展与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2005年博客发展作了分析,介绍了风险投资对博客的推动情况,并提出了2006年博客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博客传播成为大众媒体不可替代的新闻源博客由于广泛记录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在这个熙熙攘攘的内容大集市中,蕴含着很多非常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和信息源。专业记者和编辑可以在博客世界中积极搜索,挖掘宝藏。博客在国内地震中的表现就是一个经典案例。但是,将博客内容当作新闻,是  相似文献   
20.
从ChatGPT到Sora的爆红,预示着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的一次重大变革,机器可能代替人成为信息和内容的主导性生产者。国际传播面临真正的全新范式转变,将再次重构当今社交媒体主导的国际传播格局。经历了大众传播时代的国际传播1.0和网络传播、社交传播时代的国际传播2.0,以ChatGPT、Sora为代表的智能传播全面开启智能传播时代的国际传播3.0。国际传播3.0以AI技术平台为基础,通过数据、算法和算力等新要素,将改变整个国际传播的竞争格局和大国博弈态势。中美围绕AI的技术和传播竞争,决战的主战场在全球市场,而不仅仅在中国本国市场。要从智能传播的基本特性出发,制定前瞻性战略,谋求在智能传播技术演进进入到主流化阶段的窗口期,充分发挥中国企业优势,抢占位置;国家层面需要做好系统性布局,提前洞察这场变革的潜在影响,分析未来演进的可能路径,以更好制定前瞻的战略对策与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