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9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清代苏州的潘氏家族主要有两支。一支以诗书传家,在科举仕途上取得巨大成功,以致高官显宦世代不绝,俗称贵潘;另一支则致力于经商,积聚了巨额财富,赢得富潘之名。二者都是苏州著名的世家  相似文献   
12.
从关注中国传媒产业化演进开始,笔者就对已有的经济理论对中国传媒业的有效性抱有怀疑。例如,从经济学的理论而言,单兵作战的传媒面对集团化的传媒往往处于劣势,因为集团化所形成的交叉支持往往会使得集团旗下的传媒获得竞争优势。但是,在2000年前后成都商报与华西都市报的最初对抗中,上述效应并没有显示出来,反而是成都商报略胜一筹。其他的例如经济观察报与21世纪经济报道之争、潇湘晨报与三湘都市报之争等,都很难看出集团化对中国传媒带来的好处到底有多少,甚至部分媒体在集团化之后出现了业绩的严重衰退。倒是单打独斗的传媒更显示出体质上的“轻装优势”,当初各地青年报的崛起也多是基于此特征。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背景下的传媒创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新媒体背景下我国传媒创新表现出的三大新特征,即创造接触点,构建财富快车道;弥合能力缺口,合作创新主导成长战略;传媒改革新的动力机制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4.
机会与威胁:自学考试教育现实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学考试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下现实中,自学考试教育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和前所未有的现实威胁,但机会大于威胁。对此,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自学考试教育,抓住机遇,正视威胁,不断探寻自学考试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之路,促进自学考试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西部新农村的关键是人才,根本在教育。自学考试是推进西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教育形式,它有助于为西部新农村培养生产技能型、经营管理型、创新学习型人才。但同时也应该为农村村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服务,以改善西部新农村的人口资源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肇始于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在经济全球化的助推之下演化成如今轰轰烈烈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在房产、汽车等实体经济遭到重创之后.各种依附于实体经济发展的第三产业也受到牵连。正如我们所周知的,媒介产业广告收入对宏观经济起伏具有明显的放大作用.于是在此次危机中,媒介产业经历了比宏观经济更加陡峭的过山车体验.而其中中国报业尤其典型。  相似文献   
17.
传媒业如何面对“口红效应”的诱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口红效应",其有效性的边界十分清晰.这也是消费支出肾缩的大环境下,传媒受众对传媒产品要求更加苛刻的结果.在顺风顺水中快速积累起财富的中国传媒业,如何才能从这次经济危机中享受到"口红效应"带来的"豁免权"呢?在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的时刻,仅仅依靠"口红效应",所起到的作用也是有限的,文化传媒业一枝独秀的空间也相对有限.  相似文献   
18.
危机与变革:改变财经媒体的认知版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过程当中,财经媒体很大程度上是在享受经济冲浪过程中的快感.水涨船高式的业绩增长,掩盖了财经媒体操作当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而这一次,金融危机如海啸般袭来,位于风口浪尖上的中国财经媒体,如何来回应人们的质疑?如何获得自己的价值空间?财经媒体又如何平复读者心中的惶恐与不安?在这一时刻,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财经媒体来支撑起我们的信心与未来?回答这个问题,还要回归媒体的根本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综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继续教育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我国继续教育研究的进展特点,并展望了我国继续教育研究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20.
政策扶持往往被认为是后发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首要影响因素,但是,本文认为,政策扶持并非“点石成金”之术,需要谨慎使用,才能发挥积极作用.以出版业“走出去”政策与其他文化产业的比较分析为样本,本文认为,“政策驱动”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出版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主体地位;而国内“垄断驱动”则进一步消解了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动性;以区域为单位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则进一步消解了文化产业要素在我国超大国内市场内自由流通、实现市场配置效率的机会.基于上述三个政策层次的消解,出版企业“走出去”的驱动力结构明显失衡.本文指出使扶持政策获得效能优化的四个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