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4篇
科学研究   10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3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英语中对称谓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指示功能上,主要涉及姓名称谓、亲属称谓、名称称谓以及一些具有呼唤功能的人称代词称谓等。称谓的常用表达方式可归结为:“ML/Mrs./Ms 姓氏”、“头衔(如Dr./Prof.等) 姓氏”、直名称谓(一般只呼名字或用昵称)、亲属称谓、专名称谓(如Sir,Madam等)。  相似文献   
32.
李建红 《新疆教育》2012,(22):47-48
吕叔湘先生也曾经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可见,多读书能提高语文能力是古往今来人们的不谋而合。因为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使他们具备了较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当新的学习内容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就会比别的学生学得好、学得快。由此可见,阅读是语文之本,是托起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最主要支柱;阅读是学习之母、教育之本,现代社会读的能力要求和运用远远多于作文;阅读是成人之源、树人之本,素质教育要以人为本,首先必须搞好阅读。而课外阅读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3.
20世纪80年代行动研究引入中国,对我国的英语教育,尤其是英语听说教学在转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上逐渐产生影响,并给英语教育体制的改革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34.
加拿大新卡里多尼亚学院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特点,对我国高职院校办学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5.
李建红 《学苑教育》2012,(20):29-29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教学过程是提升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过程,是学生学习方法更新的过程,是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挖掘学生潜能,把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把学生学习知识为中心变为学习能力为中心,去打造一个快乐又高效的课堂,其...  相似文献   
36.
随着因特网的出现、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接触世界的机会越来越多了。然而,在一些美国人的眼中,现代中国依旧是贫穷、落后、愚昧、无知的代名词。文章通过对美国人对于中国印象的认识,试图从文化研究的视野,探析中国的文化自觉和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全球化语境中中国文化如何避免落入极端的"他者"陷阱,如何在融合西方文化的同时使西方正确认识中国,获取中国文化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37.
从外贸英语的写作要求谈汉英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贸信函是商业联系的媒介,它的功能是传递信息,使收、发函双方发生贸易往来。外贸英语有其自身的语言表达规律和特点。国外教科书对书写外贸函电要求做到7个"C",即Clearness(清楚),Courtesy(礼貌),Conciseness(简洁),Correctness(正确),Concreteness(具体),Completeness(完整),Consideration(考虑周到)。本文着重对前三个写作要求进行分析论述,探讨这些写作要求在翻译上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8.
在新世纪头 20 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我们必须正确面对和认识这些新问题,重新进行定位和理论阐释,找出一条符合新世纪小康社会建设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39.
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是人的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文化、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谐发展的思想指导高等院校的传媒人才培养,需要在专业特色的形成、学生个性的发挥以及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各类课程的精神力量,如何培养学生的发现和表现能力等方面进行再思考,培养社会和谐发展、文化传播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传媒人才。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