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文章认为,《诗经》中的“文”作为“文德”之义,是周人的创造,有特定的内涵:是天所不包的伟大精神和襟怀,是人的品德的最高境界。“文”起源于“赋”,其中有远古宗教色彩,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二者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深厚的人文精神的土壤。  相似文献   
22.
本文对国内外5个著名少儿搜索引擎Yahoo! Kids、Ask Jeeves For Kids、KidsClick、SOSO儿童搜索、小精灵儿童网站搜索引擎从界面设计、检索方法、安全性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少儿搜索引擎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3.
溢过阳光     
午间静悄十肖的,花园里的喷泉停止了喷水,波纹随意地跟着风摆出流畅的姿态。大家都去上音乐课了,我却坐在六楼的空教室里等着艺术特长考试,如果成功了,我就可以获得去英国学习两周的机会。  相似文献   
24.
历来讲论汉代大赋渊源者,莫不征引班固《两都赋序》“赋者古诗之流也”为据,似证明汉赋原于《诗经》之“赋”。从东晋至于近世,陈陈相因,已成定论。然而,我们细按班固原文,并无丝毫探讨赋做为一种文体的源流之意。连类而及,细考两汉人论赋之文,竟也没有一人,一文谈大赋与古诗之“赋”渊源关系的。所谓赋原于古诗之“赋”的观点,乃是东晋的挚虞在《文章流别论》中,假班固之片言推演出来的“新说”。今略论说于次,又以见汉人审美追求之所由。  相似文献   
25.
26.
处于中国历史剧烈动荡时期的先秦诸子,纷纷探讨政治出路,讲学论道,为了使自己的学说得行于世,不能不讲究辞章之美。孔子是公开宣传言辞须讲究文采的。他很重视文辞充实的内容和完美的表达方式的统一,而且多半从客观效果、韵味等方面强调言辞形式美的感染力量。我认为,我国散文写作和日常语言具有中  相似文献   
27.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是历史,“温”对冷,不要冷落了历史,但也不能太热,太热心于历史,就会执着于历史;不能放下历史,历史就成为负担,成为模仿,而历史是不能重复的。温习历史的目的在于“知新”,即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找到有规律性的东西,并由此发现历史发展的新的趋向。  相似文献   
28.
上个世纪晚期 ,所谓第三代新儒家学者对孔子的自由思想谈论较多 ,但是从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来把握孔子的自由观念却是一个被忽略的问题。作者认为 ,孔子的自由观念很明确 ,而且自成体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 ,孔子的自由观完全可以和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接轨。孔子的自由观念重在行为 ,不在于思辨 ,个体的人经过长期修养把握了仁和礼 ,把仁和礼变为自身自然而然的行为———克服和控制情欲 ,处理好己与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也就获得了自由。因此 ,孔子的自由是个体对仁和礼的修养的最高境界。其中贯穿着自由的超功利的可贵思想 ,也隐藏着孔子自由观念中重视对规律把握的意蕴。正是孔子的自由观念维系着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群体。研究孔子的自由观可以进一步看清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发展脉络 ,尤其是对孔子美学思想会有较新认识。论文最后指出如何看待和评价孔子思想中的局限问题 :孔子的局限中隐藏着孔子思想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