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5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现实校对工作的最大特点是读校,这就使得原本可以通过"对校"比较容易捕捉到的差错只能通过自己的判断才能发现,因此,有意识地记忆校过的内容应成为校对人员必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32.
米戎 《出版参考》2015,(17):52-53
所谓时效,通常是指某件事情的有效期限.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书稿内容也是有一定时间点的,如果不注意时效性,它的价值就会打折扣,如2015年初的一部弘扬省劳模精神的书稿中,介绍歼-15舰载机总指挥罗阳先进事迹的资料陈旧到只有他生前的事情,未能提及2012年11月25日其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脏病而因公殉职的情况,更没有对国务院决定追授罗阳同志“航空工业英模”荣誉称号的情况的浓墨重彩,使事迹显得很平淡,这就势必直接影响到对英雄的宣传效果.笔者感觉,忽视时效性有时还会产生副作用,甚至造成政治错误,这里面最能说明问题的当属与时政性有关的一些内容,实应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33.
米戎 《出版参考》2015,(3):13-14
所谓编校责任心,就是做好编校工作的意识.没有这种意识,编校工作是不可能做好的.虽说这个话题很陈旧,但编校工作时时刻刻都离不开“责任”二字却是事实,大道理人人都懂,可为什么还时常出现责任心缺失的情况呢?这就很值得深思.依笔者之见,任何时候谈论责任心都不过时,因为它需要警钟长鸣.然而只是拾人牙慧,讲刻板的道理,莫不如透过鲜活的例子来体味责任心的重要,不但具有警示作用,而且还能让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34.
米戎 《现代出版》2012,(2):53-55
对许多出版社而言,质检工作的任务是在清样付印前对其内在质量做最后确认,实属图书内在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质检者的责任之大可见一斑。很显然,质检者也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只有成为知识杂家方可胜任质检工作。  相似文献   
35.
图书质检工作对确保编校质量非常重要,尤其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出来之后,其重要性更是彰显无遗。如何不负众望地做好图书质检工作,是从业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做好图书质检工作的三个要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6.
一个校对眼里的“三审制”米戎近期以来,大家对图书质量的下降谈了许多原因,校对人员谈论较多的是所谓“校是非”的问题,即校对人员不但要校正与原稿不符之处,还要校出原稿中存在的错误。严格来讲,校正原稿中的是非问题不是也不应该是校对人员的主要职责,排除是非问...  相似文献   
37.
米戎 《出版科学》2007,15(4):38-40
书稿的电子化使传统意义上的原稿与校样合而为一,校对方式变为以读校为主,校是非的功能凸现,这是校对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要想解决书稿中的是非问题,首先必须辨明是非.做不到这一点,校是非就无从谈起,读校活动也就失去了意义.本文结合实例分析、探讨了这方面的问题,得出了"辨是非是读校活动的第一要义"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38.
科技图书的校对虽然与以纯文字为主的社科图书的校对在本质上完全一致,即查找差错,但就操作过程而言,前者不仅要注重文字信息,更要关注数字、图表、版式等非文字信息的校对,复杂程度远高于后者。尤其是现今科技图书的校样绝大部分都是由作者交来的电子稿转化而来,差错点增多,决定了操作难度更甚。因此,真正做好科技图书的校对工作绝非易事。    相似文献   
39.
米戎 《现代出版》2000,(1):39-39
“注意”是人的意志心理的一种机能,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特征。人们每时每刻都在运用“注意”去观察事物、协调行动,没有“注意”,人就失去对活动方向的控制。同样,校对者工作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校样上而不能有所分心。实践证明,工作时走神、注意力分散是导致校对失误的一大因素。为了更好地运用“注意”为校对工作服务,我们应对以下四个环节给予重视。 1.“注意”的预备。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校对者接触的校样内容各异,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事先就要确定“注意”侧重的方向,对校样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即事先…  相似文献   
40.
就我社而言,质检部门是基于对差错由事后发觉变为事先预防的考虑而设立的,其职责自然也是要与书稿中的差错打交道,只不过是在编校环节之后,故质检者的身份既像编辑,又像校对,这是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