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100篇
  2019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71.
兹有"为记心法"一篇,概述要旨如下.倘对媒体人士、尤其是新入门者有所裨益,则不枉笔墨之费.  相似文献   
72.
文笔是练出来的,没有哪一个人生来就妙笔生花,即便是对写作有悟性、有灵性的人,也得练。练笔的方式、方法很多,还得有机会,没有练笔的机会也不行。这话已经被别人说滥了,我不敢再多说一句。但我在论坛上游荡了三个月,突然有了心得:发帖可以练笔,而且是练笔的好机会、最好的练笔方法。  相似文献   
73.
档童刃:最近,我们档案馆要升级。为了使库房的档案实体看着美观,单位组织全体人员加班加点换卷盒,把原来的卷盒换成新的统一的卷盒。这种所谓的“档案规范化整理”恐怕全国并非“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相反可能“分店遍及全国”。我想不明白的是这种所谓的“档案规范化整理”的最终目的何在?是为了美观,还是为了升级,  相似文献   
74.
读稿札记     
札记一老姜当编辑20多年,对档案部门、包括档案学界的行文习惯,自忖熟门熟路、知根知底,一般不再会有什么新鲜感。但几个月前读到上海大学宗培岭教授的大作《档案馆建设中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还是领略到了一股冲击力,几个月来始终印象深刻。现在宗教授的文章已在本刊今年第七期上发表,广大读者自会见智见仁,无论  相似文献   
75.
围绕“档案化的界定与传播——以档案期刊为例”这一主题,第十八次全国部分档案期刊研讨会于4月25日至27日在上海举行,来自由国家及各省市档案局、馆,档案学会和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主办的24家档案期刊的负责人出席了这次研讨会。这些档案期刊是《中国档案》、《档案学研究》、《历史档案》、《档案学通讯》、《北京档案》、《天津档案》、《档案天地》、《山西档案》、《兰台世界》、《黑龙江档案》、《档案春秋》、《新上海档案》、《档案与建设》、《安徽档案》、《山东档案》、《浙江档案》、《档案时空》、《湖北档案》、《档案管理》、《广东档案》、《云南档案》、《四川档案》、《陕西档案》、《档案》。  相似文献   
76.
说是"盘点",其实并不准备大动干戈、翻箱倒柜,不过想挑出几个自己感兴趣的话语由头,随便聊聊。有一个词汇档案系统运用很广,但只要出了档案这个圈,外人基本听不明白。这个词就是 "兰台"。查《辞海》,所谓"兰台"者,汉代宫内藏图书之处也。东汉时班固为兰台令史,受诏撰史,故后世亦称史官为兰台。  相似文献   
77.
“家庭档案”和“诚信档案”,是近年来档案媒体上出现频度极高的两个字眼。从文本的角度论,这两个概念本身并无毛病,之所以专门把它俩挑出来理论.是因为有一些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正在把文本话语转换为行政话语,使之成为权力路径指示的对象,于是,老姜的盘点便有了依据。  相似文献   
78.
书生无悔     
老姜 《上海档案》2007,(2):30-30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承诺,终于如隔夜变馊的饵料一般,被历史地抛进了垃圾箱:"凌霄路在五言中"的生存诱惑,更令今人听来如堕五里雾中,莫知其所云。它们的价值功能,仅在于还保留一点怀旧的由头,以便供人垂钓那个遥远复遥远的年代,让莘莘学子们藉此营造  相似文献   
79.
老姜 《上海档案》2007,(9):30-30
原广州市政协主席面对记者公开示弱:按照现在的房价,凭我的工资也买不起房。消息见报/上网,立刻群鸟炸林,唧唧喳喳争相附议,对着原本就已千夫所指的房价,万喙狂啄。现任贵州省省长的原广州市委书记坐不住了,也通过媒体放话:有的领导住着二百多平米的房子,还说买不起房云云(见2007年3月12日《新民晚报》)。矛头所向,再明白不过。前任与现任的两位高官,各自在媒体上高调亮相,由习见的社会批评,递进到公开驳难,这种事在中国实属罕见,可喜可贺!有这样的先例破土,何愁社会主义民主长不成大树?  相似文献   
80.
没有砖瓦难盖房,没有米做不成饭。同样,我们学英语不能不记单词和词组。记忆其实是一个事物对人的大脑记忆细胞反复进行刺激的结果,每刺激一次。就像在你的大脑里留下一道痕迹。刺激的次数多了,这痕迹就深了,岁月的灰尘也就不会把它掩埋了。这时候就是“记住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