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人面桃花》可以说是到目前为止格非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推动小说中女主人公走向革命的主要是一种内在动力,即一种创造历史的乌托邦主义激情,对于这种历史乌托邦的审视,显然是这部小说的重心所在。小说以一种类似于成长小说的模式,完成了对历史和人性的双向反思。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分析了20世纪40年代"新浪漫派"的个人性话语与其时代主导话语的区别和关系,力图在这两种话语系统的对照比较中,揭示"新浪漫"派文学的审美、文化特性,并将其纳入到"现代性"问题这一新的理论视野中估量徐讦、无名氏的创作所独具的反现代的"现代性"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代小说史上的乡土叙事主要有偏于主观和偏于客观的两种类型,它们都建基于现代性的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之上.铁凝的<笨花>力图走出这种主客二分模式,以主体间性的视野展示乡村生活,从而实现了对乡村叙事的丰富和拓展.对日常生活及其意义的发现和关注是<笨花>不同于既往的乡村叙事的重要特征,日常生活描写在小说中不只是点缀和装饰,而是具有了本体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作人的“打油诗”在其创作中的重要性丝毫也不亚于他的散文写作,它是周作人上世纪30年代开始的人生、艺术转向的伴生物,是步入中年之后的周作人表露个人心迹、抒发人生感喟的一种重要方式。这些旧体诗为我们窥测这一时期经历了一系列重大人生变故的周作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一个窗口,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功利化的文学观的疏离与超越,转向一种将人生艺术化的审美主义;二是以此表达一种“古老的忧惧”.一种置身于乱世的忧患、悲悯意识;三是其附逆后的心迹流露,一种“不辩解”的辩解。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无名氏的创作经历了一个与其时人的主导文学由亲和到蔬离的过程,《北极风情画》和《塔里的女人》的“成功”,是他以一种“轻逸”姿态跃然于沉重的“时代写作”之上,确立其创作中的审美个人主义原则的开始,《北》和《塔》的意义在于,它使被严峻的时代压抑下去的个人性,浪漫性话语重新浮出了海面,它与“时代写作”的内在差异在于一种“梦”和“理想”的差异,由此无名氏进一步走向了与时代主导文学的倾向相异的个人化的写作方式。  相似文献   
16.
<人面桃花>可以说是到目前为止格非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推动小说中女主人公走向革命的主要是一种内在动力,即一种创造历史的乌托邦主义激情,对于这种历史乌托邦的审视,显然是这部小说的重心所在.小说以一种类似于成长小说的模式,完成了对历史和人性的双向反思.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的权威则须来自于人自身的创造。现代社会把对彼岸神圣世界的权威认同变成了对此岸世俗世界的权威认同,而虽其自身处于无休无止的自我矛盾和自我分化之中,这就使得现代社会的权威认同陷入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18.
晚清时期诗、文、小说三界都爆发了革命,古典文学所崇尚的圆熟简练、静穆悠远等文风迅速为一种激越亢奋、铺张扬厉的文风所取代。这是时代冲击下人的心性结构改变后呈现出来的结果,在清末影响巨大的曾国藩和李鸿章可作为考察这种变化的原点。曾可作为传统主静和希圣希贤文化的末代绝响,而李则代表着一种与道德脱离的功利主义政治文化的先兆,曾、李之别从深层而言,代表的是价值观念的位移和人生境界的改变。士人知识阶层心态的转变、体验结构的变化,与近代文学、文化的转型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