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4篇
教育   146篇
科学研究   12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已进行多年,却始终步履维艰,较难攻克的堡垒诸如高考制度改革、新课程改革、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收费、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等,其中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因与家长、学生、社会关系不大而往往被人们忽略.  相似文献   
72.
2003午9月19日,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20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正式公布。国务院召开会议专门研究部署农村教育工作,这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会议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讲了一直放心不下的三件小事:  相似文献   
73.
终身教育思想的确立要求对教师教育进行全面的审视。从一个教师的成长历程看,教师的职前教育不是全部,只是其成长的起点和基础,相对而言,教师的职后教育比职前教育更为重要。解读终身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特别是对教师职后教育的改革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4.
刘靖慧,吉林省第一位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原长春市教育局局长,1962年,周恩来总理曾亲切接见她。1994年,已过花甲之年的刘靖慧创办吉慧学校,这是目前长春市惟一一所私立小学(现已延伸至初中),提及原因,她说——  相似文献   
75.
1988年3月13日,四川省石棉县海子山突然发生山林火灾,为了扑灭山火,挽救山村,保护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的安全,14岁的赖宁主动加入扑火队伍,在烈火中奋战四五个小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赖宁的名字,对中小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的事迹被人歌颂、传扬,他的画像挂在中小学的教室里。  相似文献   
76.
香港电影后现代性的形成,与西方社会不同,西方后现代文化是基于政治、经济、历史之上的产物,它充满着各种矛盾及张力.而香港的后现代文化则单纯得多.从香港本土的视角来考察香港电影的后现代性,可以发现,它主要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大众的趣味;电影人对电影技巧及表现的追求;本土学者的支持.  相似文献   
77.
文章阐述了政府采购供应商质疑和投诉制度的意义,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控制和减少供应商质疑和投诉的措施以及面对质疑和投诉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78.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的播出,引发了观众和舆论界口诛笔伐的高潮,这个案例说明,经典在商业化时代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经典的价值在于其独有的特质,如果这种特质在商业利润的驱使下变成迎合低俗趣味的资本,那么经典的价值将不复存在。通过对奥尔特加和本雅明的艺术理论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启示,即艺术经典需要一定的策略来维持自己的存在,在商业化时代,经典首先需要被设定在一定的接受范围内,需要用经典的艺术性来唤醒大众日趋干涸的审美感官,其次,需要在商业利益和经典的艺术性之间划出一个泾渭分明的界限,这样,商业利益才不会箍制经典的艺术性,也不会以牺牲经典的艺术性来换取商业利润作为代价。  相似文献   
79.
与西方文化传统轻视“日常生活”不同,中国文化传统非常重视“日常生活”的价值,因为中国文化中没有一个类似基督那样的宗教偶像.中国文化中人的核心价值在感性的生活中,将日常生活艺术化和审美化,一直是传统士人身体力行的传统.论文从艺术史的角度梳理士人“日常生活”在几个形态及前后的承继,以求在文化艺术史视域中把握这一重要士人传统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80.
在2005年12月24日--25日召开的“北国之春——全国新教育实验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研讨会”上,记者与“新教育实验”总课题组负责人、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首次会面。由于会务繁忙,他只抽出了短短10分钟与记者交谈,未能触及中国基础教育及“新教育实验”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殊为憾事。但他对教育理想的执著追求,对“新教育实验”的满腔热忱,以及雷厉风行的工作方式,在这短短的10分钟内表露无遗,给记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2006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这位穿行于政府官员和著名学者之间的教育理想者和实践者,在百忙之中再一次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