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31.
“大数据”(Big Data)领域的权威专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曾指出:“大数据开启了一个时代的重大转型。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而更多的改变正蓄势待发……”①“大数据”对传媒领域的影响日益突显,尤其是对电视新闻业的冲击极为明显。一方面,大数据渗透到电视新闻生产的重要环节,建构电视新闻生产的现实语境及历史命题;另一方面,大数据提升了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拓展了电视新闻生产的纵深维度。毋庸置疑,“大数据”在解构电视新闻生产模式的同时,推进了电视新闻生产的“数据化”转向,信息图标新闻以及预测性新闻由此不断加强。当然,电视媒体要善于把握大数据这一历史机遇,积极与新媒体展开全方位合作,让电视新闻生产在策划、制作与播出等方面不断刷新升级,成为中国电视的显要标识以及传媒领域的文化坐标。  相似文献   
32.
立足新时代教育版图,打造中国特色出版学科既是文化强国之需,又是出版实践之要,还能解决出版专业之困。中国特色出版学科建设,亟待从理念、思维与战略三个维度进行探索:理念方面,发挥中国特色理念和学科范式理念的价值引领;思维方面,激活知识思维、场域思维与品牌思维的动能效用;战略方面,推进价值战略、理论战略和教学战略的体系化构建。  相似文献   
33.
<正>在移动性与社交化技术的强力渗透下,经由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而形塑的社交媒介实践已然成为“Z世代”青年群体日常生活的景观模式。“Z世代”主要是指出生于1995—2005年间的一群人,其深受互联技术的深度卷入,长期浸润于互联网化的社交媒介之中,也被称为“互联网世代”或“数媒土著”。  相似文献   
34.
【目的】随着ChatGPT的普适性渗透,人与智能机器(技术)的关系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以新一代人工智能ChatGPT为叙述焦点,探讨人机关系的变革逻辑是本文的主要目的。【方法】文章通过案例分析、现象诠释等方法,深度解析ChatGPT的主要特征及其触发的变革逻辑问题。【结果】作为人工智能的“类人化”升级版,ChatGPT引发了人机关系变革,主要经由协作逻辑、互动逻辑、会话逻辑、融合逻辑的嬗变过程进行体现,其中,协作逻辑经历了从“智能辅助”到“全能代理”的变化、互动逻辑从“单项控制”走向“平等对话”、会话逻辑从“机器语言”转向“情感话语”、共生逻辑从“人机融合”迈向“互为延伸”。【结论】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强力渗透下,人与智能机器的关系已超越了单纯的“使用关系”框架,而是在高度嵌入与深度黏合中被重构,以此形塑出人类的媒介化交往想象。  相似文献   
35.
移动互联时代,传统广播媒介功能正在经历从“满足个体信息需求的远程传输工具”到“塑造社会文化、维系公共秩序、传播特定思想的大众化媒介”的重要嬗变。这一变化映射着广播媒介“身份”的意义迁移。本文以移动互联作为社会语境,读解广播媒介的“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36.
37.
近年来,网络视频发展风生水起,成为了当代传媒发展的一道靓丽的景观。其表现出的娱乐性、虚拟性、原创性、交互性等特点,把人们带进了一个由娱乐主体渐次丰富的"无中心"、"无边界"的表征世界,突显出当代网络视频文化的后现代转向。  相似文献   
38.
智能技术强力渗透下,央视频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新媒体领域搭建的首个综合性视听平台,借由技术、内容、社交三个维度擘画了传播新场景。技术场景为内容场景及社交场景的建构提供底层支撑;内容场景以技术场景为依托,通过优质内容输出为社交场景蓄力;社交场景则充分融合前述两个场景的优势,成为央视频破局切口。但央视频对场景的过度追崇,也会引发隐私泄露、感知割裂、新闻价值迷失等问题,需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