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一般说来,学生有作业,老师就会有批语;下级有呈文,上级就应有批示。由于写批语、批示等批文的人性格、作风、文化素质等有差异,其批语的内容、文风也各具特色。尤其是诗词式文批更是别有情趣。  相似文献   
32.
文章以时间为线索,对古代、近代与现代档案安全管理实践历程进行了梳理,并将我国档案安全管理研究划分四个阶段:以引进欧美档案保管理论为基础的起步阶段;以档案实体安全保护为焦点的发展阶段;以档案实体与信息安全为对象的上升阶段;以建立档案安全体系为目标的完善阶段.  相似文献   
33.
所谓九九;一般是指自冬至之日算起,九天为九,共有九个九,也就是俗称的九九寒天。我国自南宋始,民间就有冬至后画消寒图数九的习俗,  相似文献   
34.
35.
个人存档(Personal Archiving)是图书档案与信息科学的新兴领域,国外学者和相关机构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了不俗的成果。本文首先分析了个人存档面临的挑战,然后阐述了国外个人存档研究与实践的情况并归纳其特点,最后对国内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望引起国内学者和相关机构的重视。  相似文献   
36.
文章借助知识图谱的方法,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我国数字档案馆研究的548篇核心期刊和硕士学位论文文献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首先阐述了数字档案馆的研究概况,然后绘制高频主题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梳理了数字档案馆研究热点的演变路径,通过绘制突显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分析了数字档案馆研究的重要前沿领域,最后,对我国数字档案馆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37.
档案外展是兴起于欧美国家的一项档案服务活动,具有外展主体与对象广泛、外展形式多样、外展组织过程有针对性等特点。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国外档案外展的探索与实践经历了孕育萌芽、奠定基础、拥抱网络、日新月异四个发展阶段,并逐渐形成教育导向的档案外展服务、面向社群的档案外展服务和基于社交媒体的档案外展服务三大核心议题。文章认为,在后机构改革时代,我国档案机构可以吸收国外档案外展服务的经验,从外展意识、外展内容、外展方式等方面着手,确定档案外展的基本实践要点,做到意识先行,重视受众需求导向;内容为本,深挖档案机构馆藏;技术为路,推广拉近公众距离。  相似文献   
38.
数据时代到来后,“档案数据”一词的使用频率逐年攀升,但因内涵不明,存在误用和乱用现象。通过对国内外“档案数据”一词使用语境与学科内涵的深入分析,本文认为正确理解和规范使用该词,首先,应准确把握“档案数据”的术语结构以及“档案”一词的限定意涵;其次,应明确档案学与其他学科使用“档案数据”的语境区别与内涵差异;此外,要清晰界定档案学科内“档案数据”的内涵并规范对其的使用。  相似文献   
39.
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归纳了目前档案科学介入数据资源管理的归档与档案化两种模式,剖析了受文件/数据生命周期理论影响形成的传统归档模式的内涵及其介入数据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困境;阐释了文件连续体理论影响下形成的档案化模式,提出数据资源档案化的观点及档案化模式介入数据资源管理的思路。文章认为传统归档模式存在局限,难以适应数据时代数据资源保存的需要,推动传统归档模式向档案化模式转变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数据资源档案化模式弱化了数据与档案的边界,强调了档案化模式在数据时代的核心影响力;另一方面,数据资源档案化模式变“控制”为“干预”,突出了档案科学在数据时代的理论贡献力。  相似文献   
40.
基于信息通讯技术发展而来的数字化模式,在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现代困境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遗数字化已经历了理念引入、项目初探、工程推进和融合发展四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当前,国内外非遗数字化实践形成了面向用户的开发、重视传承与传播、注重公众的参与、重视与科技融合等典型特征。但我国非遗数字化实践仍存在保存与获取的失衡、保存与保护的失衡、社会参与度尚不高等困境。基于此,结合文化数字化战略要求,我国非遗数字化实践应在以下方面进行提升:整合非遗数据资源,融入文化大数据体系;注重用户需求,推进用户导向的多元化开发;促进非遗体验场景化,助力“非遗+”新业态;善用新兴技术实现非遗的活化、教育与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