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7篇
各国文化   4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我与杨浦     
一、凤凰村 我与杨浦,说来话长。我与杨浦区的关系,不是从1978年进复旦大学读书开始的。我进复旦的时候,复旦还属于宝山县五角场镇,属于郊区城镇户口,所以我就没有将上海市区的户口转到学校去。我与杨浦的关系是从1966年开始的,那一年“文革”爆发,  相似文献   
42.
一、严慧:《1935-1941:〈天下〉与中西文学交流》记得在二十多年前,贾植芳先生指导我收集中外文学关系的资料。当时的项目要求是编辑一套资料汇编,编写一部大事记。当这些事都做完后,出版界遇到了危机,几百万字的资  相似文献   
43.
全国性的胡风会议有过三次,第一次是在1989年,好像是由武汉大学主持召开的。我没有参加。第二次是胡风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2002年10月11日到13日召开,发起单位是复旦大学中文系和苏州大学文学院,会议一共三天,头两天在上海九龙宾馆,第三天到苏州大学东吴宾馆举行,会后出版了一本论文集《思想的尊严》。第三次会议就是这次,主题是胡风与鲁迅的精神传统,  相似文献   
44.
陈思和 《教师》2010,(3):127-128
1993年,上海有几位人文学者发起“人文精神寻思”的大讨论,我也在其中,当时引起很多非议,上上下下都有争论。转眼十多年过去,弘扬人文精神已经成了一个时髦话题,现在几乎每个学校都在围绕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展开活动。对于这个已经成为显学的话题,我倒是有了一点点怀疑。如果说,我在十多年中鼓吹人文精神和实践人文教育的努力从未有过松懈,那么,现在要我说体会的话,我只有感到失败的经验。  相似文献   
45.
陈思和 《师道》2002,(3):23-25
我们面对的两种教育教育,不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初级教育,它的对象都是人。而人在接受教育的时候,不是一张白纸,一无所有地进入接受教育状态。有些知识,是人一出生起就要学习的,慢慢地成了人自身的东西,比如有关生活的知识,如何照料自己,如何学习表达,等等;有些知识,是人所不具备的,需要通过学校教育来获得,比如数理化、历史地理等等;也有些东西,是与生俱来的,存在  相似文献   
46.
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反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7.
本文通过对贾平凹的《秦腔》和余华的《兄弟》这两部较有影响的长篇小说的具体分析来探讨新世纪以来长篇小说的创作趋向,在这两部有标志性的作品中,《秦腔》可以称做是一种模拟社会、模拟自然、模拟生活本来面目“法自然的现实主义”;《兄弟》是以夸张和怪诞的手法创作的怪诞的现实主义。这两种审美风格的出现呈现出:新世纪小说重新回到现实社会,重新关注我们当代生活的一些关键问题,关注我们当代生活的精神状态的趋向。同时,也提示我们对文学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需要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48.
我读傅雷先生给远在异国的儿子傅聪的信件里就有这样的话:"生活中崇高的事物,一旦出自庸人之口,也可变得伧俗不堪的。"对于艺术,他强调要有赤子之心:"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  相似文献   
49.
陈思和 《快乐阅读》2013,(11):10-11
第一个故事,还是从莫言的自我忏悔说起。他说了他在念小学时的一次告密事件:在集体参观忆苦思甜教育展览时,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为了表示悲伤而努力装出痛哭的样子,只有一个同学没有这样做:"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大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这是一群十岁左右的孩子,在上世纪60年代的政治教育下已经开始出现了扭曲心灵的伪善性格,把原来发自  相似文献   
50.
听说了今年的语文高考题目与课外阅读有关,不由得一阵窃喜。这就是说,那些为了高考应试而剥夺中学生接受课外知识的时间、妨碍孩子自由发展心智的家长和教师,都会为自己的错误而付出代价——其实说出这种心理是有失厚道的,因为这毕竟是以牺牲了许多应试考生为代价,但如果是目前中学应试教育的方式不改变的话,它给我们这个民族今后文化素质培养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可能要严重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