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黄淑琴 《教师》2019,(18):15-16
“三线并行”指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按照文体特征对教材进行重新组合,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选择习作教学内容,确定相对应的“专项训练”点,在此基础上渗透写作方法与技巧。“三线并行”的“三线”指“文体”线、“专项训练”线和“词句章法”线。一手抓文体,一手抓专项训练,以词句章法训练为底盘,应用三线并行的习作教学模式,能让习作教学内容更清晰,教学目标更适切,教学策略更有针对性,大大提高了习作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2.
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学生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在这一点上,大家已经达成了共识,并由此而衍生出“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命题。语文教学生活化,即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过程中,能密切联系现实生活,自然而然地在语文教学中注  相似文献   
33.
以追求精神自由解放为核心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在诗词创作中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意境的创造,以及创造意境的手法如“空白”,还有诗词的传释观念及特点。在语教材中,古诗尤其是古诗词成为把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传承给现代学生的一个载体。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遵循古代诗词本身的特点及其独特的传意方式来进行感受和解读。  相似文献   
34.
一“、我们……”“平等”是“对话”的前提条件。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在下达活动指令时,把执行主体的“你们”(指学生)变为“我们”(还是指学生),就有效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表明师生的对话不仅仅是两者之间简单的问答,而是师生之间相互包容、共同参与、共同分享的过程。由此创设的对话情境,可促进师生双方的积极思考,达成师生心理资源的互补和共享。二“、你……”对话教学实现的应该是师生心灵的对话。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一方面过分强调老师“言”、教参“说”;另一方面教学过程只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什么(最典型的表达就是…  相似文献   
35.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培育的问题虽日益受到重视,但在理论和实践中,人们往往专注于思维的智力因素而忽略了思维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思维的创造性能力有直接的关联。语文教学思维培育主要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兴趣、思维情感、思维意志和思维道德等思维的非智力因素,以此来完善学生的思维结构。  相似文献   
36.
教学原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规律以及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制订的,它又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帮助教师处理教学过程中各种矛盾的依据。  相似文献   
37.
黄淑琴 《师道》2011,(12):35-36
观摩一些语文阅读教学发现,有的老师尽管在引导学生完成教学板块上做得基本到位,但由于教学的展开缺少一个总体的"支点",使得教学板块与板块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结,缺少一个整体的结构,让人感到教学过程是零散的,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所谓"支点",  相似文献   
38.
结合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写作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指导、训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对此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尤其是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口语交际素养的引导培养方面,应该说我们做得很不够。  相似文献   
39.
黄淑琴 《成才之路》2020,(2):140-141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补充,不仅关系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而且关系到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教师应以整本书阅读的指导思想,指导学生读一本好书,从而达到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探讨整本书阅读指导理念下中高年级课外阅读策略。  相似文献   
40.
创新素质是21世纪人才最重要的素质。创新教育也是我国目前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学校创新教育实施者和主导的教师所具有的创造性素质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前提和保证。教师的创造性素质主要包括: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现代教育观、优异的科学文化素养、独特的个性、善于运用创造性教学方法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