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5篇
教育   1105篇
科学研究   166篇
体育   135篇
综合类   15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太康元年 ,西晋不出三月而一举灭吴。其实当初西晋伐吴之时 ,并非是一帆风顺。伐吴的策略 ,是羊祜最先提出的 ,在他殁后 ,由张华、杜预、王氵睿等人继成其事。而贾充、荀勖和冯等人则从开始就极力反对 ,幸亏张华、杜预等人的积极努力和武帝的坚决支持 ,伐吴才得以最后成功。只是在伐吴问题上意见一致的张、杜、王三人并不能称之为一个党派 ,他们不是一贯结合在一起的贾充一党的对手。所以 ,在伐吴之后 ,他们不但并未因伐吴之功受到重用 ,反而遭到了疑忌、排挤甚至诋毁。  相似文献   
32.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极为关键的是要为大学生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这些知识基础包括专业知识基础、相邻专业领域的知识基础、文化艺术知识基础、专业实践知识和能力基础、心理学知识基础创造科学知识基础和思维科学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33.
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大学英语教学必须创新。转变教育观念,是大学英语教学创新的前提;坚持以人为本是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创新的保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是大学英语教学创新的重要目标;设疑布阵,激发求知欲,是大学英语教学创新的良好方法;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34.
根据中西医结合专业儿科学在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从中西医结合儿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师的教学实践,研究多元化教学方式方法在中西医儿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具体探索案例法、互动法、模拟法等教学方式方法的实践,完善人才培养过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5.
发挥图书馆在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捷 《职业技术教育》2002,23(13):58-59
创业教育是21世纪国际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新任务。图书馆作为学生汲取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栽体,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文献资源,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创业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打好创业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初步的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36.
数学课教学改革要明确高职教学目标,为实际能力培养提出五项原则。即,够用、有用、实用、技术性、基础性。就数学课的基础性地位提出了个人观点及分析。  相似文献   
37.
探讨不同浓度的镉(Cd )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d 浓度低时,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当Cd 浓度高时,抑制小麦种子萌发、芽及幼根生长,并且Cd 对小麦根的影响大于对芽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计算机辅助作图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以对曲线作切线法为例,介绍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计算机辅助作图(CAD)。由于该法克服了传统手工作图法的费时、费力,或因人为随意性造成较大误差等缺点,以其作图精准,误差小等优点,成为实验教学中新的应用。  相似文献   
39.
文章对某作者两篇坚持文艺从属于政治、服务于政治的观点的文章进行了商榷和辩难,认为它的观点既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又违背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因此对文章说什么放弃“从属”论是什么“重大理论问题上的速误”等说法进行了反驳和否定,指出只有坚持邓小平的科学论断,才能迎接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更大繁荣兴旺。  相似文献   
40.
新农村建设是国家为了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建设全面发展而制订的一个宏观目标。最终目的是要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共同富裕。要想使农民富裕,根本出路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但是农民文化水平较低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最大障碍。因此,对农村转移劳动力进行有效的培训成为必须;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培训资源,开展有效的转移劳动力培训成为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