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002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28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3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9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略论奏议文体的特点和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奏议是中国古代社会臣民上奏帝王文书的总称 ,属于上行公文。该文体具有政治性和工具性 ,受文对象的确定性与身份的特殊性 ,实用性 ,目的明确、针对性强 ,论述性与风险性 ,时效性 ,谦恭的语气、典雅的语言 ,程式化要求与尊君抑臣色彩等特点 ,具有政治文化功能和文体功能  相似文献   
112.
对李商隐已佚类书<金钥>作了详赡考述.通过钩稽宋人相关目录志与著述材料可以推知<金钥>是一部关于词语典故方面的类书,专为写作骈文而用.其基本内容是取前人四六成语分门别类加以编排.<金钥>与李商隐诗文用典的精妙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3.
在杨亿、刘筠之前.宋初一些诗人的作品已呈现新的特色:谭用之、刘兼工于用典对仗;田锡、王禹偁提倡语言刚健;杨徽之、李建中诗风清丽;钱若水称赞李义山诗托意深远。杨亿、刘筠等融会贯通这几种诗风,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对李商隐、唐彦谦的宗尚,最终导致西昆体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4.
“得”字句中“得”前谓词性成分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得"字句中"得"前的V(谓词性成分).全文分为三部分(1)V位置上的词语.指出V位置上多数是单音节的动词或形容词,但也不能忽略在V位置上还有多音节(包括双音节)的动词性词语和形容词性词语.(2)V位置上词语的句法分类.根据V的句法功能,把V分为及物动词性词语、不及物动词性词语、形容词性词语上大类.(3)V位置上词语的语义分类.根据V所联系的主事动元的性质,把V分为动作谓词、经验谓词和性状谓词三类;根据V所联系的动元的数量,把V分为一价谓词、二价谓词和三价谓词三类.本文还统计了V的各种类型的数量,从中可以看出"得"字句中V位置上各类谓词性词语的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5.
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是一部专业性强而叉广受欢迎的诗歌选本,在序言中他鲜明地提出了自己关于诗歌选与不选的标准,对那些未能入选的诗歌名篇似乎尽到了说明之意。但对于《正气歌》这样在诗歌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篇章,先生却坚持不肯选入,则显然是因其有着不可原谅的缺陷。本文从钱钟书先生给《宋诗选注》责任编辑弥松颐先生的信谈起,从诗歌的继承与创新上对《正气歌》未能入选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6.
论百年来与时俱进的汉语修辞学研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对20世纪汉语修辞学与时俱进的重要研究方法作了重点描述和评论。首先勾勒了八种研究方法的演变轨迹。其次对汉语修辞学百年来方法和方法论发展的多层次、多角度及与时俱进的特点作了揭示。最后集中论述了修辞学方法和方法论的几个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17.
朱熹论山水自然之美,在儒家"比德"传统之外,更欲穷究深邃玄理,归宿于"养性成人","曾点气象"是对在寄情山水中实现心灵境界的最好说明.朱熹从其形上与伦理相互诠释的哲学进向出发,试图以天道诠释人道,以先验的道德意志诠释更为侧重现世伦理的"比德"传统,以弥合由双重价值取向而导致的人格裂缝,则山水逍遥之乐转而成为明德尽心以提高人生境界的途径.朱熹提出了一种旨在提高士人精神生活质量的文化策略,但由于其理论的巨大裂隙,其形上追究的一面被遗忘,而其伦理论证的一面被悬为后期封建社会意识形态不可超越的元典,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18.
吴立昌 《教育家》2004,(10):58-59
如果影视单出现这样一个画面:一百年前,一群头戴瓜皮帽身穿长衫的五六岁孩子,在私塾摇头晃脑背诵“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类《大学》、《论语》中的语段,任何人看了都会觉得滑稽可笑一然而,一百年后,这背诵的情景竟然再现,而且是在一个中华经典化教育交流会上,只不过表演已是幼儿园的小朋友,穿的肯定是款式新颖的现代童装了。  相似文献   
119.
作为“得”字句的一个小类 ,“主事居后‘得’字句”具有重要的句法语义特点。从语篇角度出发来进行考察 ,可以发现该句式的典型式为 :P ,V1得NV2 ,P是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该句式在语义上表达的是一个致使关系串 ;在语用上具有保持话题同一性的功能。这种句式意义和语用功能 ,正是“主事居后”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20.
副词“只”的语义指向及其对句法变换的制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多角度对副词“只”的语义指向进行了描述,并讨论了由此造成的有关歧义问题,提出了两条语义指向原则:话题优先原则和邻近原则。文章还从不同角度论证了“只”的语义指向特点对一些句法变换的制约,并试图阐述了制约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