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002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28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3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9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关于学风     
学风是学习之风,是治学之风,更是做人之风,学风好坏不仅关系到学术自身的传承和创新,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风气、整个民族的精神、整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总体上看,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为维护学术道德、弘扬良好的学风作出了不懈努力,但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浪费了学术资源,败坏了学术风气,腐蚀了学术环境,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2.
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自传性作品<忏悔录>,以其杰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成为传记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通过分析<忏悔录>中的传主形象、思想内涵及其影响,来探讨传记文学作品写作中的一些规律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83.
颜色表达是《小团圆》中具有特色的语言点之一,其表达方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可以从普通色、“张氏”色以及颜色的文本应用入手,以观物取色、得意忘言、道器不离等语言学角度来解释颜色的文本运用以及颜色作为语言符号和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4.
<正>相对阅读教学而言,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都要薄弱些。相对于作文教学的实践而言,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也要薄弱些;相对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而言,作文教学的理论研究更要薄弱些。除了大量的中学生作文选之外,中学作文教学的实践成果和理论著述都远少于阅读教学,这在近十年语文教育实践研究和理论著述"井喷"的背景中便极不协调了。其实,就整个语文教育而言,从1998年末展开中国全社会的教育大讨论始,1999年至今的十多年中,教育  相似文献   
85.
《诗大序》进一步阐明诗歌的本质特征,提出了抒情言志说;强调诗乐与时代政治的密切关系,注重诗歌的教化作用;总结诗歌的体裁与表现方法,提出六义说。《礼记·乐记》集中论乐,涉及音乐的本原问题,提出物感心动的理论;阐述音乐的美感,重视文艺的社会作用;强调情感的真挚,发表"唯乐不可以为伪"的不刊之论。  相似文献   
86.
常建《送楚十少府》中"赠之双鲤鱼"、"鲤鱼在金盘"二句众家解读不一。结合古代考据学和现代语言学考察,二句的"鲤鱼"并非同样的意义所指。前者"双鲤鱼"指的是鲤鱼造型的信封,代指书信。后者"鲤鱼"指的是可食用的鲤鱼,借菜肴之贵重代指宴席之郑重。"鲤鱼在金盘"不是实景描绘,而是离别意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87.
苏格拉底一直致力于对"如何引导城邦和民众向善"问题的探索,但是在《斐德若》篇中,他却远离了城邦,与斐德若在郊外发生了一场对话。哲学想要在城邦中确立地位需要对原有的诗歌进行挑战,然而新兴的哲学并不具备直面诗歌的实力,采用隐微的方式(到城邦之外)是哲学试图进入城邦的一种举措。民众是哲人引领的对象,诗人是哲人批判的对手,虽然这场对话远离城邦之外,但是哲人的真正关注点仍是民众和诗歌。  相似文献   
88.
89.
中国修辞学发展源远流长 ,但学科发展的现实并不顺利 ,这主要源于历史的成见与现实的阻障 ,要突破目前的困局 ,最需要的是首先确立一个科学的修辞学认知观。  相似文献   
90.
《废都》与《华都》均反映了商业化进程对文化的冲击以及人文精神的丧失;表现了著名男性的魅力以及对女性的强大诱惑力,表达了人文学者的自恋情结;在赤裸裸的性爱展示中流露出对女性的歧视;在身心疲惫后,试图在城乡的碰撞中寻找人的精神家园。同时,二者还有巨大的不同:《废都》表现的是历史辉煌过后的废墟,《华都》表现的繁华现实背后掩藏的历史废墟;庄之蝶与女性的交往是一种救赎,姚征冬与女性的交往却是对自我身份的一种确证;贾平凹以乡村来匡正城市的荒漠化,而叶辛却把上海与贵州相提并论。两位作家的情绪表现都充满着遗老遗少味,对现代性的拒绝表明了他们的边缘化与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