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3132篇
科学研究   12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2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255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313篇
  2007年   306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12.
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结构是体育、美育、德育、智育。体育求健,美育求美,德育求善,智育求真,健、美、善、真,就构成个体发展的内在价值秩序。健、美更多地指向人的可爱,善、真更多地指向人的可信。健全的人格乃是可爱与可信的融合。具体融合的路径乃是以年少阶段的可爱品质包容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可信品质,由此而让个体整体地显现为两者统一的人格姿态。  相似文献   
13.
人一生中需要的东西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学习各种知识,其中比较关键的是学会学习,即发展自己的元学习能力;另一类是学习做人。做人需要智慧,即理性智慧、德性智慧,而不仅是知性智慧。学习做人,最重要的是学会关心。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大学学术文化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此同时,也还存在学术政治化、学术功利化、学术封闭性以及学术道德失范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社会经济转型期的价值取向以及目前我国大学管理体制和学术制度的影响。认真分析这些问题,对于重塑大学学术精神、构建大学学术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方自然教育家在探讨自然教育思想的过程中,形成了以批判与理论建构相结合、教育理论与实践互动、诉诸经验观察为特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传统。研究这种思想传统对我们如何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6.
顺应世界高中教育发展的潮流,我国也在积极探索综合高中的发展模式。从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综合高中改革的探索和当前世界综合高中发展的经验来看,我国综合高中的实质性改革与突破性发展至少需要实现五个方面的战略转移:从关注学校的生存到关心人的发展,从简单附属到相对独立,课程从简单拼凑到高度融合,从细节突破到制度创新,从学校本位到校际合作。  相似文献   
17.
作为北欧福利国家的典型代表,瑞典在"特殊支持需要儿童"这一新的政策概念引导下,集合各方力量,通过发挥教育领导者作用,开展促进学前融合教育的教师教育,构建家庭与幼儿园合作体系,积极推动学前融合教育发展。在我国学前融合教育起步之时,借鉴瑞典发展学前融合教育的经验,首先应树立一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超越医学诊断模式,支持特殊需要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其次应支持学前融合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对特殊需要儿童实现早发现与早干预。  相似文献   
18.
教育学原创研究的提出,源于对外来文化冲击的注意与思考及对自身学科建设发展的充分认识和反思。原创过程实际上是理论主体在对原有理论“理解”基础上的推陈出新的过程,新理论也只能是对原有理论在现实基础上的“创造性转化”,如何使这样一种既有教育资源的转化成为可能,归根结底有赖于主体思维方式的解放及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9.
一、有效教学与教学机智有效教学的核心在于教学的效益。所谓“效益”,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1]机智是身体的实践语言——它是在教育时机行动的语言。机智的行动是一种对情境的即刻投入,在情境中我必须全身心地对出乎意料的和无法预测的情境作出反应。[2]从两者的基本内涵来看,教学机智的行动方向与达成有效教学的目标方向是一致的。而教学情境千变万化,时常与计划蓝图不一样甚至让教师始料不及,将学生生硬地拉回原计划教学框架可能使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此刻机智却能使教师巧妙地应对,…  相似文献   
20.
威权性的道德教化是中国传统道德教化的基本特征,个体生命被遮蔽在神圣的“(天)理”之中,“人”被遮蔽于“民”的身份之中,纲常名因之而成为“吃人”的教化。从明末清初早期启蒙教化思想的出现,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现代性教化的艰难启蒙一步步走向深入,在发现了“吃人”的礼教的同时,也发现了“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